母嬰健康

新手媽媽如何給寶寶“把屎把尿”?

導語:很多新手媽媽都會給寶寶使用紙尿褲,但又覺得,自己每個月包7天的衛生巾都會很不舒服,寶寶沒日沒夜地包著紙尿褲,會不會也很不舒服呢?經常聽到老人家說要給寶寶把屎把尿,這樣既可以讓寶寶的小PP通風透氣,又可以鍛煉他的排便能力,但是,具體怎麼做呢?

一、寶寶在想排便之前的特殊表現:

1、把屎

發生徵兆:一般寶寶在想排便之前,都會有特殊的表現。

小臉憋得通紅

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動了

不配合媽媽的動作,小肚子硬硬的,兩腿挺得直直的

突然開始哭鬧

總之每個寶寶都會發出自己的信號,就看媽媽能不能接收到,如果媽媽長久不接收,寶寶就不會樂意再發信號了,而是直接自行解決了。

也可以固定時間,比如說早上一起床或者中飯或晚飯前讓寶寶坐在便盤上。但是要有心理準備,剛開始幾次,成功幾率很小。

2、把尿

發生徵兆:和排便一樣,發現寶寶要排尿前的徵兆。

正睡得香時突然哭起來

玩的時候突然不動了

莫明其妙地打冷顫

有些寶寶尿不濕或者尿布一被打開就會尿

與把屎一樣媽媽要善於找到自己寶寶的排尿規律,一般半歲以內的寶寶睡醒後肯定有一大泡尿,醒著的時候一般半個小時把一次,當然喝水或者喝奶後15-20分鐘就要把一次。

二、寶寶把屎把尿四步驟:

第一步:幫寶寶放鬆。你可以先給寶寶洗洗小屁屁,這樣有助於寶寶放鬆,願意被把。

第二步:把屎姿勢。

媽媽接收到寶寶要排便的信號後,就可以開始把了。

最常用的姿勢:大人雙腳分開端坐,雙手兜住寶寶屁屁,分開兩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

寶寶的頭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口中可做一些引導“嗯——嗯,嗯——嗯……” 。

第三步:擦洗屁股。

排便完畢後,要給寶寶擦屁股,注意一定要從前往後,不讓大便污染尿道,最好是能給寶寶洗屁股。洗屁股用的水溫要適宜,一般36-37℃,大人先用手試試,不能有燙手的感覺。要用質地柔軟的小毛巾或紗布洗屁股,洗時同樣也要從前往後,先洗尿道口,再洗肛門周圍,以防止肛門部位的細菌污染尿道口。這對女寶寶尤為重要,因為女性的尿道口離肛門近,更容易感染。如果是在戶外,那就用溫和無刺激的嬰兒護膚柔濕巾為寶寶擦拭屁股。

第四步:觀察大便。

很多小兒疾病都會通過大便異常而表現出來,所以媽媽最好在把屎後觀察一下大便形態是否正常,如大便的顏色氣味、形狀等等。

正常寶寶的大便,每日1-2次,黃而幹濕適中。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呈金黃色,略酸臭,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呈淡白色,較堅硬;若大便的形態和次數有明顯改變,均可能提示生理狀況有異。



三、把屎把尿有訣竅

Q1:每天哪個時段把屎比較好?

A:寶寶和大人是一樣的,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臨睡前。清晨排便對寶寶一天的吃、玩、睡都有好處;臨睡前排便則可使寶寶夜裡睡得踏實。但要注意不要再飯後立刻排便。因為在飯後解大便時,會增加腹腔的壓力,當腹腔內壓力增加後,胃腸道的血流減少,妨礙食物的吸收消化。

Q2:如果在固定時間把不出屎尿,也要堅持“擺擺樣子”嗎?

A:是的。人雖然不是機器,到點了就一定會按程式操作,但是仍然可以建立條件反射。把屎把尿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要持之以恆。每天一定要固定地給寶寶把幾次,能不能成功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寶寶先接受這種排泄方式,然後慢慢形成條件反射,以後一擺好姿勢就能產生便意或尿意。

Q3: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寶寶把屎把尿?要把到什麼時候呢?

A:不是都必須統一時間,因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一般來說,最好在寶寶15個月後再進行把尿訓練,太早的刻意訓練可能會影響到寶寶性格的發育。當然,如果寶寶在拉屎拉尿方面比較有規律,也不妨早些試試,但最早也不要超過6個月,因為太小的寶寶脖子、背部都不夠結實,很容易發生危險,同時,太早把屎把尿,寶寶根本沒有意識,排便排尿前的特徵也不一定很明顯。

一般,大小便自然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進行,這時他們可以開始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可以嘗試學習自己排泄了。

Q4:原來已經成功把了好多次,但寶寶最近一個星期突然反抗不讓把了,怎麼回事?

A:這種情況還是挺多見的,多出現在性格倔強、自主意識強的寶寶身上。也許是這個把屎把尿的形式他不喜歡,那麼建議媽媽變換姿勢,姿勢並不是固定的,只要能夠成功解決問題就行了。也可以讓寶寶喝水,一般喝著水比較容易把尿成功。

Q5:在特殊場合,如車上,怎麼給寶寶把?

A:確實,一旦外出,寶寶的屎尿問題就更讓人頭疼了。不過,如果包寶寶已經養成了固定時間排泄的習慣,那麼就比較好辦了。只要儘量避開那個時間段就好了。撒尿的話,在出門前、上車前、就餐前先把一回尿,也許能解決問題。不過如果實在麻煩,還是建議用尿不濕或是寶寶車載座便器。

Q6:把尿真會給寶寶造成心理傷害嗎?

其實這種觀點多來自西方。

西方專家認為:“大小便訓練”要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準備好後再開始,否則會給孩子帶來過多壓力,也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所以在西方國家經常會看到三四歲還兜著紙尿褲的寶寶,那麼西方這種“不著急”的效果又如何呢?許多西方孩子由於已經非常適應紙尿褲,因此在排便訓練中使他們產生了很大的抵觸和逆反,從而加劇了父母的急躁情緒,有統計表明大小便訓練居西方兒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因此,“中式把尿”已經在一些西方父母中悄然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