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警惕!10大溺愛舉動使孩子寸步難行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有幾個父母能做到不溺愛呢?日常育兒過程中,哪些行為就屬于“溺愛”了呢,爸爸媽媽你清楚嗎?

1.哄求央告

比如為了哄孩子吃飯,就答應給孩子買玩具車。父母這么做,姿態擺得越低,孩子越擺譜,不僅不能讓孩子明白是非,也無法培養孩子大方的性格和責任心,還會使教育的威信完全喪失。

2.寸步不離

因為擔心孩子的安全而過分小心,要求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甚至不允許孩子外出,或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養成過分依賴父母的心理,在家里是個“小霸王”,出門就膽小如鼠,導致嚴重性格缺陷。

3.事事代勞

愛孩子,并不等于包辦一切。有的家長把孩子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造成孩子上幼兒園了還不會自己吃飯、穿衣,上小學了還不會做任何家務勞動。這樣繼續下去,孩子永遠不會認識到勞動的快樂,主動幫助父母減負,也就無法得到勤勞、善良、富有責任心的優秀品德。

4.當面袒護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媽媽可能會在爸爸給孩子上課時阻攔,說:“孩子還小,你也別太嚴格了”。或者是父母在管孩子,爺爺奶奶護著:“孩子大點就好了,你小時候還不如他呢!”。這樣子孩子肯定是教不好的。有了“保護傘”,他們無法明辨是非,不僅會使孩子橫行霸道,還可能會導致家庭矛盾。

5.依從遷就

因為擔心孩子受委屈,孩子不愿意吃飯、睡覺,只要一哭鬧家長立馬投降。這樣的父母毫無教育威信,使孩子變得自私、人性、缺乏自制力。

6.太過注意

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節假日,親戚朋友全都圍著孩子,想法子逗引,一再鼓勵孩子表演節目。這種做法會使孩子產生自己是眾人中心的心理,認為大家應該一直圍著他轉,整日不得安寧,注意力不易集中,特別喜歡“人來瘋”。

7.特殊待遇

因為孩子年紀小,總是特殊照顧,把最好的全都留給孩子,比如獨享美食,好吃的先讓孩子吃盡興;做“獨生”,每年生日都大辦,買蛋糕、送禮物等等。這樣會使孩子自我感覺良好,別人應該給予照顧、謙讓,性格中播下霸道、自私、缺乏同情心的種子。

8.生活散漫

不請求孩子做任何事情,凡是按照孩子的喜好來,飲食起居、玩樂學習沒有規律,飯點不餓就不吃,晚上為看電視就熬夜。這樣孩子今后會成為一個沒有進取心,做事得過且過、有始無終的人。

9.輕易滿足

無論孩子有何要求,都盡力滿足。孩子想要什么玩具或零食,家長就馬上去買。這樣的孩子很難懂得珍惜二字,逐漸會變得貪圖物質享受和不體諒他人,更不會擁有忍耐、吃苦的精神。

10.小題大做

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那為什么很多孩子各種怕,害怕黑、害怕水、害怕打針……為什么以前孩子自己摔跤不吭聲自己爬起來繼續玩,后來卻喜愛哭鬧?這往往是家長的態度導致的,孩子一旦有驚慌的表情,家長就使勁兒哄,孩子自然越來越膽小、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