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于平華:抑郁,切勿走進誤區 學會自我調整

在媒體屢次報道的殺人、自殺的事件中,有精神障礙患者約占62.3%。其中,大多數是由于未查明或未經過正規治療的抑郁癥所引起。抑郁癥正在逐漸侵蝕著我們的世界,抑郁癥真的是不治之癥么?當抑郁來襲,我們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走出困境?6月29日我們的記者來到北京軍頤中醫醫院,走近患者和專家,進行深度采訪。

誤區 學會自我調整" alt="于平華:抑郁,切勿走進誤區 學會自我調整" />

圖:國家級心理咨詢師于平華

多數人走入認知誤區,就醫率尚不足10%

“患病的時候我除了頭發燒,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舒服。按說孩子們對我很好,小孫子也可愛,可我就是覺得渾身不對勁,也不想跟他們交流,心理總是覺得自己老了是孩子們的負擔。”患抑郁癥的王大娘告訴記者。

“抑郁癥臨床表現比較復雜,除情緒持續低落等癥狀外,軀體不適主要包括頭疼、失眠、肌肉痙攣等,患者常常因為這些癥狀到綜合醫院反復就診,不僅延誤診斷治療,而且浪費醫療資源。”國家級心理咨詢醫師于平華告訴記者。

“讓人憂心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很多患者不愿意前來就醫,有的即使來門診確診了,也拒絕接受系統治療。”于平華說,“大家對抑郁癥存有認知誤區,認為這是一種很難治愈的疾病,不愿到醫院治療,害怕會被貼上‘精神病患者’的標簽。”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癥自殺死亡人數高達100萬人。臨床經驗表明,80%的患者如果規范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治愈。但是最近報道顯示,目前我國抑郁癥識別率僅為30%,而識別出來就醫的患者只占其中的30%,這意味著抑郁癥患者就醫率不足10%。

輕度抑郁容易治愈,因大意半數會復發。

掃除疾病 健康生活

學會自我調整減壓,讓自己內心心足夠強大

抑郁癥屬于一種心理疾病,輕則讓人不高興、緊張,影響工作狀態,嚴重的還會出現妄想、躁狂和產生自殺念頭。可是,記者在醫院采訪時發現,當抑郁情緒來臨時,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調節,尤其是老年人和文化層次相對低的人,他們對抑郁幾乎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應對。對此,于平華表示:靠人不如靠己,治療抑郁情緒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足夠強大。同時,她們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緩解情緒、自我治療的小方法。

做一些體育鍛煉,比如跑步、練瑜伽等,特別是早晨的鍛煉,它可以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活化身體細胞,當身體放松了,內心也慢慢會放松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旅行,放松放松。必要時還可以安排一趟自我遠足,去親近大自然,緩解精神壓力。

學會求助,學會傾訴,找一個知心的朋友傾訴一下。患者和患者之間,患者和專家之間,患者家屬和患者家屬之間,都需要溝通和交流。”于平華說,我們應該用愛來包容和理解他們,相信,只要多方努力,抑郁癥患者會走出陰霾,戰勝它,照樣能有快樂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發布本文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