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醬鴨怎麼燉

文章導讀

家常菜中我們經常會吃到雞肉,魚肉,還有鴨肉等。這些菜都會根據不同人的口味把它做成不一樣的風格。就拿鴨子來說,其實很多人喜歡把鴨進行醃制再加一些添加劑或是調味料把它製作成醬鴨。當鴨子被製作成醬鴨時,其實它們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它們的味道改變了。

醬鴨是用一種醬汁製作而成的,鴨肉其實營養價值相對於其他的食物來說還是挺高的,不過食物都會有兩面性的。鴨肉的脂肪含量也是比其他的食物要高,所以如果多吃的話是會發胖的,所以還是得適量的吃。那麼醬鴨怎麼燉好吃呢?

醬鴨是江南等地傳統風味名菜之一。醬鴨皮黑肉嫩、醇厚不膩、香鮮美味,具有香、辣、麻、酥、嫩的特點,而且肉質筋道、鮮嫩誘人,看起來不起眼,聞起來卻很香,讓人急於品嘗;其因色澤黃黑而得名,其味悠遠,甜中帶辣,辣中帶麻,麻中帶香,香味入骨,使人垂涎三尺,食之不忘。

燉法:餛飩燉醬鴨做法可好吃了試試 原料/調料] 醬鴨1只約1000克,豬肉餛飩25只,蔥、薑各適量,白糖少許。 [製作流程] ①將醬鴨從背脊剖開,去內臟洗淨,剁成4大塊(兩塊鴨腿和兩塊胸脯連大腿,其餘部分留作他用),放滾水中至鴨皮收縮繃緊,血沫浮起時,撈出洗淨。 ②將鴨肉分放在4只砂鍋中,每只加水6杯、適量薑(拍松)、蔥(打結)、白糖,用大火煮滾,加鹽,改用小火燉至酥爛時將餛飩下入水鍋中,蓋上蓋,連鍋上桌即可。

工藝提示

1. 光鴨用開水氽一下,去淨血穢,鴨腹內壁用鹽15克擦勻,使其入味。

2. 鴨入鍋後,要改小火,不能大開,一是為了使鴨子熟透,二是不使鴨子破皮,保持鴨皮完整。煮鴨時,湯要淹沒鴨子,不滿可加開水,並經常翻動鴨身,熟透入味。

3. 鴨子撈出後,冷卻後再切,保持鴨形完整。

祖國醫學認為,鴨肉味甘微鹹,性偏涼,入脾、胃、肺及腎經,具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即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特別是對麻疹患者、熱症的治療有明顯療效。還有鴨血、鴨肝、鴨膽和鴨蛋清也具藥用價值。如鴨肉,人們經常食用除能補充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外,還可祛除暑熱,保健強身,對患有癆熱骨蒸,食少便幹,水腫,盜汗,咽幹口渴,以及男子遺精,女子經血少等病症者尤為適宜。鴨肉中的脂肪酸熔點低,易於消化。

鴨肉是可以做出很多種不同口味的菜肴,其中一種就是上面所說到的醬鴨了。醬鴨的營養價值還是不錯的,它可以幫助人們好好的養住胃,只有胃保護好了才能容得下食物,還有它還有利消化。所以對於消化系統不好的人可以適量的去吃醬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