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想要知道氣血是否充盈 看頭發

核心提示:人在七八歲左右時因腎氣盛而“發長”,到了三十歲左右因腎氣實而“發長極”,四十歲左右則因氣血漸虛而“發始墮”,五十歲以后因腎氣衰而“發始白”。

潤澤、濃密的秀發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然而少有人知,頭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其實能夠反映人體內的氣血是否充盈。古代中醫將人的頭發稱為“血余”,認為“發為血之余”,即頭發乃是血的延續,頭發的榮潤依賴于肝腎所藏的精血。

關于頭發的生長過程,《黃帝內經》中已有相關記載:人在七八歲左右時因腎氣盛而“發長”,到了三十歲左右因腎氣實而“發長極”,四十歲左右則因氣血漸虛而“發始墮”,五十歲以后因腎氣衰而“發始白”。這說明頭發的生長源于氣血的滋養,氣血旺盛則頭發生長正常,氣血不足則不能上達頭部而致發白易落。反之,從頭發的疏密、潤燥、澤枯、韌脆等狀態可以看出人體臟腑精血及機體功能狀態。當頭發出現脫落、變白、枯槁等問題時,要首先想到治病求本,從改善機體臟腑氣血功能狀態出發,而非單純地使用烏發劑。

從飲食來看,想要烏黑油亮的頭發,應多吃谷物、豆類等主食,它們富含淀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都是頭發的必需營養成分。為預防頭發變白,中老年人應保證主食、肉類的攝取量,常吃黑米、黑豆、核桃、烏雞、牛羊肉和豬肝。此外,還應攝取足夠的蔬果,如胡蘿卜、菠菜、黑木耳等。


若出現比較嚴重的白發、脫發、斑禿等情況,可根據具體病因,采取中醫辨證治療。一般常見的原因有肝腎精血不足、肝郁脾虛、血熱偏盛等。肝腎精血不足者,多見腰膝酸軟、頭昏眼花、耳鳴耳聾、體倦乏力,治療宜滋補肝腎,可服用六味地黃丸等中成藥;肝郁脾虛者,多見精神抑郁、上腹脹滿、不思飲食、失眠,治療宜疏肝健脾,可服用逍遙散等;血熱偏盛者,多見煩躁易怒、頭部烘熱感,治療宜涼血烏發,可服用烏發丸等。

此外,拔白頭發會引發頭皮炎癥。同一個毛囊生長著數根頭發,如果硬將白頭發拔除,會影響其他健康頭發的生長,所以不建議拔白發,可以貼著頭皮將白發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