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五種海鮮可預防心臟病

夏天大量海鮮上市,人們又可以一飽口福了。海鮮雖然營養豐富,大量吃對身體健康不利,但是適當吃點則有益身心。有研究表明,每周吃一次海鮮,心臟病發的幾率也會減半。海鮮的種類豐富,到底哪一些才是對心臟更有益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推薦吧。

1、螃蟹

作為最常見的海鮮之一,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歐米伽3脂肪酸、硒、鉻、鈣、銅和大量的鋅。其中,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防治關節炎、降低高血壓。熱量低,飽和脂肪少,有益心臟健康。不過,患有高脂血癥的人只能偶爾吃,不宜過多。

2、魷魚

魷魚同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歐米伽3脂肪酸、銅、鋅、B族維生素和碘。另外,B族維生素有助緩解偏頭痛,磷有助鈣吸收。100克魷魚只有70千卡能量。建議每天吃魷魚不要超過一個拳頭的量,烹調方式別用油炸。

3、牡蠣

別稱生蠔,富含蛋白質、鋅、歐米伽3脂肪酸及酪氨酸,膽固醇含量低。其中鋅含量極高,有助改善男性性功能。但要注意,牡蠣如果不新鮮,會引起食物中毒。

4、扇貝

富含蛋白質、歐米伽3脂肪酸、B族維生素、鎂和鉀,熱量低且不含飽和脂肪。常吃扇貝有助于預防心臟病、中風及老年癡呆癥。扇貝的能量相對較高,肥胖人群應該適當控制食量。

5、章魚

章魚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鉀、硒以及牛磺酸和鐵,不含飽和脂肪。牛磺酸可降低血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臟病,緩解壓力。85克章魚含熱量140千卡。章魚應該挑選小的,因為太大太老不易煮爛。

海鮮雖味美,但細菌可不少,其主要含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所以海鮮一定要徹底煮熟再吃,避免意外發生。

另外,買回來的海鮮盡快烹調,不易存放太久。過敏體質的人也要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并不是來自海鮮,而是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衍生的物質導致的。最后,吃海鮮最好別飲啤酒,這樣容易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總之,吃海鮮前一定要注意各種禁忌,尤其是心血管患者,避免過量或者吃了不干凈的食物,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