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如何讓寶寶交往能力更強

。也許你曾見過這樣一幕:父親(母親)穿外套時讓寶寶看見了,他會急著要穿外套出門;在托兒所,保育員拿著奶瓶走來,搖籃里的嬰兒會伸出小手想接過奶瓶,她知道奶瓶意味著吃奶時間到了。動作表達了各自的意圖。 總之,嬰兒期的情緒、人際交往的發展是相伴著的。情緒發展涉及的是情感表達;人際交往的發展是嬰兒學著喜歡他人、與人和平相處。 父母應該牢記嬰兒在這兩方面發展的五個目標:(1)培養積極的自我概念;(2)培養情感交流的能力;(3)培養孩子對父母和護理者的依戀;(4)培養對他人的興趣;(5)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應當從嬰兒發展的目標來有針對

雖然寶寶剛剛出生而且很小,但是小寶寶也是有交往能力的。如何鍛煉才能讓小寶寶的交往能力更強呢?

積極促進嬰兒交往能力

嬰兒誕生時已顯露出各自性格的端倪。有的一開始就哭喊得驚天動地,有的則難得一哭;有些常顯得緊張不安,而另一些則輕松自如。新生兒的情緒大概與出生過程、與能否很好適應母體外的生活有關,也與自身生理系統運轉狀況有關。如果一切順利,他會感到自在快樂,但是一旦有問題就會緊張、煩躁不安。

人際交往的發展涉及的是嬰兒與他人的關系。一個人在嬰兒期就開始與人相處:學習人們期望的社會行為,學會與人交往。由于人際交往的發展與情緒發展密切相關,所以這里把這二者結合起來加以討論。

嬰兒期情緒和人際交往發展的目標

在最初的幾個月,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達到以下五個主要目標:

(1)培養積極的自我概念

要讓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感覺,能真切地感到周圍人對她的愛。要讓孩子長成一個能處理自己事務的人,要讓她覺得“大家需要我、愛我、喜歡我”、“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諸如此類的積極的自我概念,帶來的歡笑必將多于憂愁,快樂多于痛苦,信心多于恐懼,幸福多于憤怒。

(2)培養善于進行情感交流的能力

不滿周歲的嬰兒主要是從父母、家人、保育員那里得到情感。不久,她將學著施感情于他人。

(3)培養對父母和護理者的依戀

3—6個月的嬰兒開始認識經常照顧他的人。當他們出現時,她會興奮得手舞足蹈;而看到他們離開時,又會顯得那么憂傷,這就是所謂依戀行為。它使孩子感到安全,由此才敢伸出雙手去探索周圍環境。經研究發現,好問、好思、好動的孩子在嬰兒期對父母和護理者的依戀非常強烈。因此,在頭一年至少有一個固定的護理者是致關重要的。

(4)培養對他人的興趣

對幼小的嬰兒來說,與人相處是很重要的。在家庭聚會、公共場合中,他們要有豐富的與人相處的經驗,才會感到舒適自如、毫無懼色。愉快的經驗產生出對人的積極情感,讓嬰兒體驗愉快的社交活動是明智的。

(5)學會與人交往

交往是雙向的,即在要讓人了解你的思想、情感的同時,也要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孩子在語詞語言得到發展之前,早已能通過身體語言來解釋父母的行為。比如,開頭的故事中,茜茜似乎明白,門外的腳步聲和隨后的門把旋轉意味著爸爸回來了,因為她知道陌生人會撳鈴的。也許你曾見過這樣一幕:父親(母親)穿外套時讓寶寶看見了,他會急著要穿外套出門;在托兒所,保育員拿著奶瓶走來,搖籃里的嬰兒會伸出小手想接過奶瓶,她知道奶瓶意味著吃奶時間到了。動作表達了各自的意圖。

總之,嬰兒期的情緒、人際交往的發展是相伴著的。情緒發展涉及的是情感表達;人際交往的發展是嬰兒學著喜歡他人、與人和平相處。

父母應該牢記嬰兒在這兩方面發展的五個目標:(1)培養積極的自我概念;(2)培養情感交流的能力;(3)培養孩子對父母和護理者的依戀;(4)培養對他人的興趣;(5)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應當從嬰兒發展的目標來有針對性的培訓寶寶的交往能力,讓寶寶從小就養成自立的習慣,提前體驗社交活動的愉快。讓寶寶更加自信更加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