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為什麼多數維生素人體不能自造?

維生素(英文 Vitamin)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是一系列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同時是生物體不能缺乏的微量營養素成分。人體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需要13種微量維生素,其在體內的作用是充當生物酶的輔酶,協助蛋白質參與催化能量代謝。維生素一般無法由生物體自己合成,需要通過飲食等手段獲得。
多種疾病與維生素缺乏有關
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適量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過量攝取脂溶性維生素會導致中毒,而水溶性維生素一般不會引起中毒。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維生素C缺乏會引起壞血病,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佝僂病。近幾年,科學家還發現維生素D的缺乏與很多慢性疾病有關;維生素K的缺乏會發生凝血系統異常;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而B族維生素的缺乏易患腳氣病、口腔潰瘍、皮膚病、貧血、神經傳導障礙等疾病。
從外界攝入維生素更方便快捷
生命是從簡單分子進化而來,處在生物進化最原始階段的植物自身有合成維生素的強大功能。而我們人類經過漫長、複雜的進化後卻沒有了自身合成維生素的能力,這些每天維持生命的必需維生素均需通過其他途徑才能獲得。
為什麼我們的機體會喪失了合成必需維生素的能力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人類進化到現在都是對環境適應的結果。人體極其聰明,能夠在環境中輕而易舉地獲得的物質,何必在體內辛苦地合成呢?
合成維生素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科學家發現有些物種需要22種不同蛋白質作為酶或輔酶共同作用,才能催化底物完成維生素B12分子的合成。植物製造維生素C,其葉子和果實裡都蘊含著豐富的維生素C,人體每天需要的維生素C,可以通過吃蔬菜和水果獲得。

人只能合成維生素D和維生素K
活性維生素D是其前體在皮膚中經過紫外線照射轉化而來。人類的祖先走出非洲之後,陽光照射角度變小了,紫外線也少了,歐洲人和亞洲人皮膚的顏色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也就是顏色變淺,以適應讓更多紫外線進入皮膚製造足量維生素D的能力。
除去維生素D和維生素K之外,人類不能自己合成其他任何一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科學家發現,人體內本來是存在合成維生素C基因的,但現在之所以不能合成維生素C,是因為維生素C合成基因在漫長的過程中發生了突變。人體內的很多必需維生素合成基因要麼發生突變,要麼已經消失。科學家測算大海中的維生素水準發現,大海中有些地方維生素含量很高,有些地方維生素極其缺乏。環境差異不僅會影響細菌和藻類,還會干擾其合成維生素的能力。他們研究了海洋中400種細菌,發現有24%失去合成維生素B1的基因,有63%的細菌無法合成維生素B12。而人體內寄生的菌群除了維持人體的免疫系統平衡外,很多細菌還可以提供給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體內所需維生素還可以靠食物或其他途徑的傳遞獲得,這個過程也叫維生素的傳遞。
由於現在人體獲取必需維生素不是很困難,人們對維生素的重視程度沒有一個世紀以前那樣強烈了,但我們在臨床中仍然能發現各種維生素缺乏的患者,尤其是一些亞健康人群更應該重視各種維生素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