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媽媽如何戰勝倔強寶寶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媽媽的抱怨:“我家孩子脾氣實在是太大了,動不動就對著我大發脾氣,真不知道他是兒子還是我是兒子。”當家長髮出這樣的抱怨時,是否有想過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子,完全是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走進了誤區!

1.獎罰分明

孩子之所以脾氣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因為父母一直順著孩子或是家中長輩溺愛孩子所致。如果遇上孩子任性不講理的時候,父母不過於牽就孩子,而是跟孩子說道理,有獎有罰,那麼孩子就知道即便是大發脾氣,大哭大鬧也沒有用,父母不會因自己發脾氣就滿足自己。下次,孩子也就不會再無理取鬧或是亂發脾氣了。

2.以柔克剛

遇上孩子任性脾氣強,父母都不要硬碰硬,孩子信哄,只要輕聲細語、以柔克剛,哄一哄孩子,孩子很快就轉移注意力了。如果父母不懂得其中的奧妙硬碰硬,孩子又氣又急,就算是撞牆也不會回頭,最後反而搞得雙方臉紅脖子粗。這對孩子不好,對親子之間的關係融洽也不好。做父母的要有智慧,儘量避免和孩子硬碰硬,而是採用以柔克剛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孩子的脾氣自然會慢慢好轉,輕聲細語地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大部分都還是講道理的,不可能蠻橫不講理。

3.聲東擊西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的熱情,不可能像大人那麼執著。遇上孩子發脾氣,父母只要想個什麼辦法讓孩子分散注意力,孩子很快就能安靜下來。用聲東擊西的辦法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好方法。這樣子既能讓孩子穩定情緒,又能很快錯開話題,把即將發生的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4.溫馨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身上的優秀習慣和陽光健康的性格均由父母精心培育而成。孩子不可能沒有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但父母的引導才是關鍵。遇上孩子發脾氣,父母先不要生氣對著孩子又打又罵,而是要多和孩子溝通,事後找時間和孩子聊聊當時的情況,告訴孩子亂發脾氣有什麼不好。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下次就會在家長的提醒之下改正。給予孩子時間,給予孩子空間,慢慢來,孩子不可能一天長大,也不可能一天學會所有優秀的好習慣,等待花開是一個美好的過程,父母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