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7日“立冬” 警惕降溫引發心腦血管病發作

今天11月7日迎來“立冬”節氣。專家提醒說,立冬時節,北方冷空氣頻頻南襲,可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公眾要注意保暖防病。

據瞭解,每年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達到黃經225度時,“立冬”節氣開始。“立冬”是農曆冬季的第1個節氣,從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開始到22日或23日結束。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一樣,都是農曆上表明一個新季節的開始。

古人對“立冬”的解釋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萬物開始潛藏,即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作物收割之後要藏起來。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做冬季的開始。

氣象專家表示,農曆上的“立冬”並不是氣象學上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遼闊,真正意義上的冬季是以連續5天氣溫低於10℃為標準。

大量研究和事實表明,低溫是誘發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高峰與強冷空氣活動關係極為密切,當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時,心腦血管發病率明顯增高。

那麼,為什麼在低溫的時候,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會特別高哪?簡單的“熱脹冷縮效應”就可以解釋。熱脹冷縮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我們人體的血管其實也是符合這種自然規律的。當夏天天氣熱的時候,血管自然漲大,血液流通就會又快又暢通;冬天,外界寒冷,刺激血管壁收縮,血液流通自然也就受到了限制,濃稠度增加,血液迴圈減慢,也就非常容易發生腦血管病了。同時,當氣溫驟降、風速增大、氣壓上升時,人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也會隨之上升。夜間,人處在睡眠狀態,血流緩慢,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解釋了寒冷與心腦血管發病的關係後,我們不免會覺得很可怕,因為天氣的變化是人力不可控制的,就像此次強烈的降溫和大風天氣,都是無法避免的。那麼是不是就要坐以待斃無法處理了呢?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過於擔心,在面對如此寒冷的季節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必要的預防措施的。

1、不要“早”晨練

老年人睡眠減少了,習慣早起去鍛煉身體,這本身是很值得提倡的,不過,在寒冷的冬季,就不要再這樣做了。因為,早晨往往是一天中最冷的一段時間,此時外出,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因此,最好的鍛煉身體時間段可以選擇在上午10時以後或者下午3-4點的時候。如果起的早,可以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就好。

2、密切注意天氣變化

收看當地天氣預報天氣的變化直接關係的疾病的發生,因此,大家應該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的動向,尤其是自己或家中有此類疾病的患者時,就更應該關注天氣預報對你的提醒,及時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3、保暖是重中之重

寒冷之所以會強烈刺激到血管壁,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保暖措施做的不到位,在這個時節,大家應當採取可行的保護措施,比如多加衣服,戴上帽子,圍上圍巾,戴上口罩等等。特別是寒潮襲來,氣溫驟降時,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

4、調節飲食,增加鍛煉

飲食上雖然不提倡要吃過於油膩的東西,但也應當適當補充一些能夠產生熱量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還有增加平時的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可幫助我們自身抵抗疾病的發生。簡單的散步,打太極拳,氣功都是不錯的選擇。

5、平和心態保健康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外,在寒冷的時節,還要多注意控制情緒,不要過度悲傷、激動等等,以免疾病的爆發。

6、隨身攜帶急救藥物

心腦血管病患者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而且應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口袋裡。天士力生產的現代中藥複方丹參滴丸攜帶十分便利,是隨身藥品的首選。而且複方丹參滴丸是現代高科技條件下提取丹參、三七的有效成分再加入適量冰片而製成的新型純中藥滴丸劑,具有劑量小、服用方便,口服外還可舌下含服,可直接經粘膜吸收入血,起效非常迅速。並且在2010年首個通過FDAⅡ期臨床試驗,其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得到了世界上最嚴格的藥檢管理部門的認可,是您隨身攜帶藥品的首選。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路,發佈本文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用,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