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如何選購安全健康的魚肉?

快到過年的時候,許多家庭都會開始採買年貨購年節食品,尤其年三十除夕夜中,一定會有一道魚的菜肴,因為傳統習俗認為,圍爐時魚最好不要吃完,要保留到大年初一,以討個吉利,希望每年的收穫都能有剩餘,收入和糧食都能充足,“年年有餘”就是這樣的好兆頭。不過在選購魚類、海鮮食品時也有一些小訣竅需要注意,這樣才能吃得健康又美味。

吃小型魚避免重金屬污染

日本 311 大地震的新聞畫面,震撼了全世界,尤其核廢水不斷流入海洋中,東亞各國都非常擔心海洋生態,害怕吃了太平洋的魚,會讓放射物質進入體內,且海洋也可能存在汞污染等重金屬污染物值。因此許多醫生建議大家,由於食物鏈法則,大魚會吃許多小魚,大魚體內較容易殘存大量重金屬等有害物,所以購買魚肉時,最好選擇中、小型魚種,以減少身體負擔。

野生魚較無藥物殘留

養殖技術越來越發達,魚貨量逐漸增加,讓市場的魚肉成本能夠降低,但其實潛藏危機,養魚的池水,不可能每天更換,有增加細菌與有害物質的風險,不肖業者為了避免魚生病,會放入過量藥品,導致魚肉有超量殘留藥物,對人體危害非常大,因此最好選擇野生魚,避免殘留藥物,魚肉品質也比較好。

近海魚比較新鮮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近海魚類比較好,不但藥物殘留可能比較少,魚肉也會比較新鮮,遠洋魚種如果要快速送到國內,非得使用空運,不過一旦溫度沒有控制好,細菌很容易孳生,抵抗力不足就會造成疾病。真的要選擇遠洋魚種,最好購買冷凍魚,雖然有口感可能較差,但細菌活動往往會受到控制。

提示:購買魚肉,要多詢問詢產品資料,同時選擇有商譽的店家,若賣家有意隱瞞常常防不勝防,所以商家信用非常重要,如果是大賣場,就一定要看清標籤和產地;各式各樣的年節食材,生鮮食品一定要最後買,尤其是海產,因為溫度升高後後細菌容易孳生,一旦沒有保存好,可能導致身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