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冷空氣來襲如何保暖? 冬季養生做好“8暖”

冬季如何保暖?近日全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大幅度降溫,很多人又開始了“凍手凍腳”的日子。39健康網編輯告訴你身體的8個部位最怕冷,為它們做好保暖工作,就能讓你溫暖過一冬。

1.頭暖

老一輩常常會教導我們:頭是最凍不得的地方。為什麼呢?“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彙聚於頭部,頭部得不到保護,就像熱水瓶沒有蓋子一樣,體內陽氣最容易散掉。

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冬季氣溫偏低,選帽子要慎重,應以保暖為主,如毛線編織帽、針織帽、棉帽或絨帽,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耳朵和頭部。

2.頸暖

頸部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稱得上人體的要塞。頸部受涼,可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甚至誘發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

因此,冬天出門一定要備條溫暖的圍巾,有抵禦風寒入侵、預防感冒的作用。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圍巾時,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不利。因為圍巾纖維易脫落,又容易吸附灰塵、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3.腳暖

我們都知道雙腳保暖很重要,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這個“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

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每坐2~3個小時之後,可以起身走動10分鐘,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後,用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左右,也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4.膝暖

老人們特別注重保暖膝部,其實這是有道理的。膝關節脂肪含量少,易受寒冷刺激。而且冬天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保護和調節功能下降,寒氣侵入時很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

因此,對於女性,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褲等,騎車、外出鍛煉時可戴上護膝,並注意運動不可過量。

5.鼻暖

“鼻為肺之竅”,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就要守好這道“門”。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鼻的耐寒能力。風大時出門戴上口罩。

6.耳暖

耳朵體積雖小,但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容易散發,且“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

你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

7.腰暖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人的“先天之本”也會受到牽連。中老年人突遇冷風後極易刺激神經,引起腰部疼痛,甚至舊病復發。

除了及時增添衣服,還要注意夜間睡覺時蓋好被子;晚睡前可用雙手搓腰眼,使腰部發熱;必要時可選擇護腰帶加強保暖。

8.背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而人之陽氣根源於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著涼受風寒也常從背部開始。保持背部溫暖,可防感冒、固腎強腰,預防舊病復發。

除了加件背心、馬夾,背部冬季保暖的要訣是曬太陽,每天可在中午光照強烈時出門散步,接觸陽光,幫助腎的陽氣升發。

提醒:冬季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涼發病,牢記以上8個部位的保暖,在冬季做個“暖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