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遠離高血壓應該怎麼做?

許多人把高血壓稱為現代生活病,認為高血壓的源頭在於現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醫也把陽亢作為該病的一個病理學基礎。該病涉及到複雜的人體結構,我們沒法去直接觀察,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演變成了一種相對神秘的東西。其實,理解血壓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水壓”,其實就和血壓很像。

血壓是反映生命體征的重要指標,測量血壓不僅有利於及早發現高血壓還能幫助已患有高血壓的病人進行持久、有效的降壓治療。由於高血壓治療過程漫長,影響血壓的因素非常多:情緒激動、緊張,以及慢性腎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血壓升高。而休克、心肌梗死等情況時,血壓可能降低。監測血壓可幫助調整用藥方案,掌握病情動態。血壓如果波動變化比較大,會給老人帶來更大的危害,更需要及時發現和進行治療。因此,服藥期間監測血壓非常重要。

高血壓患者一旦吃上降壓藥,就需要監測血壓。每天應定時測量並做好記錄,以便醫生依據血壓數值變化來選擇藥物種類、劑型、藥量、服用時間等,以合理用藥、平穩降壓。

很多人認為高血壓藥一吃就不能停,所以不能隨便吃,儘量通過生活方式來降血壓。譚寧表示,控制血壓固然需要生活習慣的改變,但完全不用藥,只適用于高血壓初發、經過檢查沒有動脈硬化和心臟肥大的人。在早期發現血壓高的3-6個月,允許他們以改變生活方式來降血壓。如果之後血壓降下來了,可以繼續觀察,不一定吃藥。但沒有降下來的,就必須堅持用藥。

我國現有患者知道自己患病的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病症,由於該病在早期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等發生了心血管疾病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而糖尿患者亦是如此。我們全身上下的血管就像樓裡的自來水管道,心臟就像水泵,是血壓產生的根源。儘管醫生們不能為每一位患者找出患病原因,但在生理學方面,對正常血壓的維持,現代醫學的研究仍在繼續。平時除了要每天按時吃降壓藥外,不要忘了自測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