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季養生的飲食原則

“民以食為天”,我們生活,首先要填飽肚子,然後才能有力氣追求其他的理想。可見,飲食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養生也需要注意飲食原則。可以說,我們在養生的過程中,飲食結構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關注的飲食結構的重點也不一樣。我們要因時制宜,因人而異的看待養生的飲食原則。下文中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關於春季養生的一些飲食原則。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中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旺,人可延年益壽。但春為肝氣當令,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能傷害脾胃之氣。有鑑於此,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飲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在動物食品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胃寒的人可以經常吃點薑,以驅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

平時要多喝水

飲水可增加迴圈血容量,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於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飲香氣濃郁的花茶,可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鬱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貪冷飲。

多食蔬菜

人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到來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人們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春季養生 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人人都愛的食物,但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講究,盲目的吃水果吃會損害自己的健康。就來告訴你吃水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過量食用水果,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時間內進食水果過多。一些人認為,果皮中維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時連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發生病蟲害時,往往用農藥噴殺,農藥會浸透並殘留在果皮蠟質中,因而果皮中的農藥殘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從入口的食物該如何吃,怎麼吃,我們看到了在春季養生的一些飲食原則。在這些原則的引導下,我們吃東西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去多加注意,保護好我們身體的器官,讓它慢慢的恢復到春季應該有的狀態,喚醒它們。春季較為乾燥,應該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補充身體所必要的各種維生素。飲食加上運動,就能較好的起到養生的效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