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我們必須瞭解的食物癌變信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飯菜一頓都吃不完,可是這麼好的飯菜又捨不得把它扔掉,於是就有了剩飯剩菜,可是這些飯菜留到下一頓有沒有變壞呢,還能不能吃啊!很多人吃飯的時候不注意,就沒有在乎能不能吃,下一頓就接著吃了,可是有些是不能吃的,這些食物已經壞了,而且還有一些癌變的信號等待大家去發現。快來看看食物的癌變信號都有那些吧!

發黃髮褐

常見食物:紅燒肉、烙餅等

解讀: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經過120℃以上高溫烹製後,顏色會發黃髮褐,同時釋放出誘人的香氣,這個反應叫美拉德反應。國際公認的致癌物丙烯醯胺是這個反應的一個產物,一般來說,食物加熱後顏色越深重,香味越濃郁,丙烯醯胺含量也會越高。因此,饅頭片、麵包片不要烤到太黃的程度,儘量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類製品,如炸薯片等。

有氨水味

常見食物:醃肉、海米等

解讀:沒幹透的蝦皮、海米,因為蛋白質含量高,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在儲存過程中,蛋白質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先變成肽和氨基酸,再分解成低級胺和氨氣,導致食物有氨水味。低級胺不僅有一定毒性,還非常容易和水產品中少量的亞硝酸鹽結合,形成強致癌物———亞硝胺。這類物質是促進食管癌和胃癌發病的重要化學因素。容易發生此類變質的食物還有醃魚、醃肉、魷魚絲、干貝、魚乾等。蝦皮、海米等食物出現異味要堅決扔掉,即便水洗後,也不能放心吃。這類食物應該密封後放入冰箱,並且不要久存。

變焦

常見食物:炸魚、燒烤等

解讀: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熱超過200℃後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雜環胺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變作用。一般來說,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食物水分含量越少,產生的雜環胺越多。特別是變焦的魚、肉類食品,不僅含有大量雜環胺,同時還有苯並芘、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

在外就餐,少吃燒烤、炸魚等食物。家庭中儘量避免油炸和熏烤等烹調方式,用炒菜、烤箱烤制和水煎來替代。如果一定要吃熏烤和油炸食品,應該搭配綠葉菜和豆類、粗糧一起吃。

這些關於食物發出的癌信號你能發現了嗎?這種已經壞了的食物如果平時吃飯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吃到我們的肚子裡了,這種飯菜可是非常傷害身體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儘量不要準備太多的飯菜,不要吃剩菜,如果發現了食物發出的癌變信號,不管是多麼好的食物,都是絕對不能繼續食用的,這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