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貝發燒 媽媽們必須瞭解的七件事

發燒不是疾病,是免疫系統在病原體的剌激下啟動身體防禦系統的一種表現,升高的體溫能夠使免疫系統更有效地工作。所以,請把發燒當作朋友,而不是敵人。

發燒不是病

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不是疾病。寶寶感染病菌後,在病原體的刺激下機體的免疫系統被啟動,繼而在血液裡釋放一種熱源物質。這種物質會影響大腦的溫度調節系統,從而使寶寶的體溫升高,而升高的身體溫度反過來促進免疫系統更有效地工作,使病原體不能在這樣的條件下繁殖。除此之外,發燒還能促進機體產生對抗細菌的抗體,增強白細胞內消除毒素的酶活力,增強肝臟對毒素的解毒功能。

發燒從38度開始

寶寶體溫超過,媽媽就非常緊張,完全沒有必要。首先媽媽需要知道,每個寶寶的基礎體溫都不一樣,有些寶寶的基礎體溫本身就在37度以上。因此,建議媽媽平時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時候,最好監測一下寶寶的基礎體溫,以便在生病時作為參考。另外,寶寶在運動、哭鬧、吃奶或大量出汗時,體溫都會有所升高,在36度-37度之間,甚至更高。因此,媽媽如果懷疑寶寶發燒,最好在寶寶運動或進食15分鐘後,給他測量體溫,以得到最準確的數值。寶寶只有在安靜狀態下體溫超過38度時,才可能被懷疑是發燒。

體溫高並不意味著病情重

很多媽媽一直存在著這樣的誤區,認為寶寶體溫越高,就說明病情越重。其實,病情的輕重與寶寶體溫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對應關係,反倒是除發燒以外的其他伴隨症狀,更能反映寶寶病情的嚴重與否。比如,比起流清水樣鼻涕,流黃綠色濃稠鼻涕表明病情更嚴重。比起清脆乾咳,咳聲較深且有痰,更需要引起重視。

不必一發燒就去看醫生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現發燒症狀的24小時後,感染情況才能通過血象反映出來。因此,一發焼就帶寶寶去看醫生,並不一定能查出準確的病因。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鼻塞、咳嗽等伴隨症狀也不是特別嚴重的話,可以暫時在家觀察調理,視寶寶情況再決定是否去醫院進行檢查。

1.6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出現發燒症狀。

2.寶寶長時間無休止地哭鬧。

3.寶寶極度興奮或極度無力。

4.頭不能向胸部下垂。

5.出現皮疹、紫色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淤斑。

6.嘴唇、舌頭或甲床發紫。

7.小寶寶的囟門往外隆起。

8.脖子發硬、劇烈頭痛。

9.下肢運動障礙,比如瘸腿或運動時疼痛。

10.呼吸困難。

小寶寶比大孩子更容易發燒

這是因為:小寶寶比大孩子更容易生病。對小寶寶說,免疫系統遭遇的絕大部分病原體都是新的,機體稍有相應的抵抗力。而大孩子在以往與這些病原體遭遇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免疫抗體,比起小寶寶生病的幾率就小了很多。另外,小寶寶的免疫系統反應特別迅速,體內的溫度調節功能也不健全,因此更容易出現高燒況,捂汗不利於退燒就像一杯熱水,在變成溫水的過程中需要熱量散發。如果我們把這杯熱水用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熱量散不出去,溫度就不會下降。同理,如果給發燒的寶寶穿得厚厚的,寶寶體內的熱量也就難以散發,不利於退燒。可見,最好的方式是,在提高環境溫度的基礎上,給寶寶少穿一些衣服。

發燒不會燒壞寶寶的大腦

只要不是長時間高燒超過42度,發燒本身一般不會對寶寶大腦造成損害。如果寶寶的發燒症狀是由於患上腦膜炎、腦炎等疾病引起的,就可能導致腦細胞受損。另外,即使是高熱驚厥,也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柏。因為高熱驚厥通常發作的時間比較短,一般表現為外周肌肉痙攣,對大腦的損傷不會特別嚴重。如果高熱驚厥過程中,寶寶的睡液、分泌物或胃容物造成呼吸道堵塞,導致寶寶缺氧,就會對大腦造成影響。因此,寶寶出現高熱驚厥時,媽媽一定要鎮定,注意保持寶寶上呼吸道的開放。讓寶寶側臣卜,便於讓嘴裡的睡液等分泌物順嘴角流出,避免堵塞呼吸道,引起腦缺氧。

不是一發燒就需要吃退燒藥

相信大多數媽媽知道寶寶體溫超過38.5度時可以給寶寶服用退燒藥。37.5度-38.5度時為什就不需要退燒了呢?

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用以調動人體自身能量殺滅病菌,從某種意義上說,發燒對人體抵抗疾病是有幫助的。因此,醫生並不建議退燒過於積極。那為什麼超過38.5度。又要退燒呢?這是因為寶寶年齡過小,中樞神經系統不穩定,體溫過高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異常活動,即通常所說的"高熱驚厥”。因此,低度發熱時,可以暫時不加以干涉,但當體溫超過38.5度時就可以加以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