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做對這些事保你身體健康

現在每個人都想要身體健康,可是這不僅僅想想就能夠實現的,需要生活中大家多注意,有良好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可是現在大家面對忙碌的工作生活,都沒有認真的對待自己的身體,或者是有些人想要獲得健康,卻沒有正確的方法,這些都導致現在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一些不良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多做些對身體有好處的事。

早餐至少要有一個雞蛋

忙碌的現代人想坐下來吃一頓營養早餐,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認為,無論多忙,每天的早餐必不可少。一頓營養早餐必須具備三要素:一是澱粉類食物,包括麵包、粥、麵條等;二是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三是富含纖維和維生素C的果蔬。

這看起來挺複雜,其實挺簡單,一碗湯麵加一個雞蛋和青菜就能符合要求。如果實在連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可以買個煮雞蛋和素菜包子吃。美國“生活駭客”網站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與麵包、穀物相比,雞蛋更耐餓,而且有益大腦發育和提高記憶力。

吃飯太晚危害多

我們的胃是個十分敏感的器官,如果不按時按點吃飯,它就會起來“反抗”,甚至影響人體其他系統的工作。除了損傷記憶,範志紅和左曉霞告訴記者,吃飯太晚還有諸多危害,對健康極為不利。

導致肥胖

長時間饑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後饑不擇食,往往是抓到什麼就吃什麼,更愛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憊地湊合吃完晚飯,很多人常是簡單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飯後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運動,熱量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易導致發胖。

增加中風幾率

2011年,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幾率越高。相反,早點吃飯,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的人,發生中風的幾率可降低66%。

情緒失控

饑餓感容易讓人情緒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訓斥別人。調查顯示,“路怒族”現象和吃飯太晚導致的饑餓和低血糖密切相關。

易出事故

1吃飯太晚往往意味著餓得太久,沒有及時吃飯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對大腦功能損害很大,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錯和出事故,甚至誘發車禍。

如果想要個健康的身體,那就仔細閱讀上面的內容,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應該做什麼,瞭解做什麼事情對自己的身體有好處,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不能再整天忙於工作而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如果你身邊也有朋友到現在還沒有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或者不知道這些小知識,那麼就把這些小知識告訴他們,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