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開車服用感冒藥需謹慎

如今,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路上汽車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近幾年,人們總是在禁止酒駕,避免出現交通事故,但是,人們殊不知司機吃了感冒藥,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也很大。據估計,我國每年因吃藥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百分之十左右,其中,因吃感冒藥發生的比率最高。由於人們服用感冒藥後會犯困,致使司機的判斷能力下降,尤其在高速公路上後果更是嚴重。那麼,感冒藥中到底什麼物質使司機會出現這樣的症狀?

感冒藥中的這種成分的作用是止住鼻涕。我們都知道感冒後會流鼻涕,而感冒藥裡最容易使人犯困的一類成分,就是能減輕流鼻涕的“抗組胺成分”。

抗組胺成分目前有兩類,一類比較“古老”,它們在起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們大腦的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對大腦產生明顯抑制作用而讓我們犯困,被稱作“第一代抗組胺藥”。屬於這一代的藥,有馬來酸氯苯那敏(俗稱“撲爾敏”)、苯海拉明、賽庚啶、異丙嗪、酮替芬。

撲爾敏和苯海拉明是感冒藥裡最常含有的成分,廣泛存在于我們常吃的感冒藥中,如西藥的泰諾感冒片、新康泰克、感康、快克裡都有它。就是在一些中西藥結合類型的藥物裡,也有它的身影,比如感冒清、999 感冒靈、維 C 銀翹片、速效感冒膠囊等,而我們經常誤認這些為“中藥”。

另一類我們叫它“第二代抗組胺藥”,它們起作用的同時不會進入大腦,不會讓我們犯困。屬於這一代的藥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它們通常不出現在常用感冒藥的成分裡,但有時候,醫生也會選擇這兩個藥中的一種,開給只有流鼻涕症狀的感冒者。

在含有使人犯困的抗組胺成分的感冒藥說明書上,通常都會有這樣的一句提醒:“服藥期間不得駕駛飛機、車、船,或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

雖然說明書上有這樣的提醒,但往往那些字體較小,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且人們服用某種藥時,一般只在初次服用時,才看一下說明書,以後再次服用時,根本想不起上面的提醒,所以,很多人服用感冒藥後便開車上路。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開車前不要吃藥,或者不吃含有犯困成分的藥物,特別是長途駕車。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家人的擔心,請安全駕車,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