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世界自閉症日,自閉症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每年的4月2號是世界自閉症日,在這一天,全球各地都在呼籲關心和關愛自閉症兒童,那麼什麼是自閉症,初期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吧!

什麼是自閉症?

不會說話、不理人、愛轉圈圈,這就是自閉症嗎?反正就是三大病狀嘛!三歲自閉症的症狀如果發生在兩歲呢?如果在一歲呢?不是所有的嬰兒都不會說話、眼睛不太看人、老是重複一些固定行為嗎?有的孩子背起電視廣告長篇大論一字不漏,為什麼是自閉症?整天黏著媽媽,隨時要媽媽抱著,和媽媽形影不離的孩子,怎麼也是自閉症?開始會說話、開始會看人、是不是就不再是自閉症了?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自閉症症狀表現

發展的觀點也同樣可以解釋自閉症的病程及預後:一個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隨著年齡長大,各種症狀及能力也會隨著“發展”:兩歲時不看人、不理人、不會說話、愛轉圈圈,到了六歲時,會注意人卻不懂得怎麼和同齡孩子遊戲,會說話但只能簡單回答,不再轉圈卻迷戀於熟記及辨認汽車廠牌。程度雖然不一,但是每個孩子在語言、社交及行為上的症狀,其實都會有所進展改善:有些孩子可以幾近正常,假如不知道他們幼年的狀況,根本沒有人會當他們是自閉症;有些孩子則是進步有限,各種能力一直存有相當大的差距。很可惜的,這種發展進步的程度,往往很難預測,速度也是時快時慢不太均勻:許多父母在飽受挫折灰心之餘忽然大吃一驚,有些父母的經驗則剛好相反。很多父母常會擔心三歲前或六歲前沒有進展,以後就再也無法突破:的確許多比較明顯的改善往往在學齡前觀察到,例如許多孩子的語言常常在四、五歲有長足的進步,然而學齡後,甚至青少年時期的各種進展,其實只是比較難以觀察測量而已。

如何治療防範?

當我們從症狀表現、發展的觀點、以及心理機制上認識自閉症的源起及預後,治療的方向就更加明確了。目前沒有任何的食物、藥物、運動、感官刺激、輔助器具可以直接治療自閉症的缺損,唯有經過計畫、確立標的訓練療育,以符合發展及實用互動的原則,彌補他們缺損的能力、消除不適當的行為,才是有效的治療。用更直接簡單的話來說,治療的目標是要讓自閉症患者能在他的生活環境中更適應、更獨立、更快樂、更有意義。因此,如果無法將字詞用在對話、應用在生活當中,認得幾十張甚至幾百張圖卡、字卡的努力就不太值得;學齡期間,團體中的應對進退,可能遠比國語數學的分數更需家長老師費心;而電腦、繪畫、音樂的特殊才能,也需要衣食住行的自我照顧能力來配合方能有成。

自閉症的發現至今六十年,我們得承認在這領域中,常會有瞭解愈多、問題愈多的感覺,許多時候我們是和孩子、和家長、和老師一起學習成長,這些栽種培養的努力,也隨之沿途結成令人欣喜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