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春筍是素食第一品

春天,每個人也都期待著那細細如麻的雨絲滋潤我們的土地。同時,也希望那一顆顆的春筍破土而出。早在古時候,就已經有了筍,在《詩經》中,就有提到:“其蔌維何,維筍及蒲。”從此次就可以得出吃筍的這段歷史已經有了三千多年。而且,古時候的文人墨客與美食家對筍有很高的完美。春筍的肉質非常鮮嫩、很清爽可口、春筍的味道清新、而且煮過還不變色等特點”。

春筍是佳蔬良藥。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還含有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多種氨基酸等多種成分。竹筍不僅是佐膳佳餚,我國古代醫學家還發現了它的保健價值。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竹筍性甘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明代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說:竹筍有“化熱、消痰、爽胃”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常吃有促進腸道蠕動、吸附脂肪、幫助消化和排泄的作用,有人形象地比喻“吃一餐筍要去三天油”。常食筍對防止血脂增高,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有輔助作用。春筍在食療食養中被廣泛應用。咳嗽多痰、胸膈不利,常吃涼拌筍有益;春筍煮粥,可治腸胃有熱、小便不利、大便不暢,還對久泄形成的脫肛有很好的療效;食用竹筍燒肉,可滋陰補血;芝麻油燜竹筍,能化痰消食;小兒患麻疹,可食嫩筍尖做的湯,使麻疹出透,縮短病期。近年來還有研究發現,春筍內含有的多糖物質具有抗癌作用;纖維素和脂肪酸結合能減少血漿中膽固醇的形成;酪氨酸能輔助治療甲狀腺亢進,抑制癌細胞的擴散;還含有硒、鍺等有防癌、抗癌、抗人體衰老等多功能的微量元素。

春筍被成為春天的“菜王”,食法很多,可謂“葷素搭配”。它與各種肉類一同烹飪,味道就顯得更加鮮美,無論炒、燒、煮、燉皆可。春筍既可以與魚肉禽蛋等食材合烹,也可輔豆製品、葉菜類等合燒,如油燜筍、筍煮豆腐、鮮筍雞丁、筍炒雞蛋、筍煮魚、筍炒肉等,烹製方法不同,菜肴的風味也各異。

食用春筍也有講究,一枝春筍,根據其各個部位鮮嫩程度的不同,可分開食用,各具特色。譬如嫩頭可用來炒食,或作為肉丸、餡心的配料;中部可切為筍片,炒、燒或做配菜;根部質地較老,可供煮、煨以及與肉類、禽類一起煲湯,還可以放在罎子裡發酵做成“醃筍”,燉食別有風味。

春筍,可謂是一種非常好的蔬菜和藥物。對於有些人是過敏體質的人要儘量少吃。另外,如果以前食用春筍過敏的人,最好是不吃。否則會引起過敏性皮炎和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如果身患有消化道疾病、體質比較虛的患者最好也不要食用。筍是一種寒性食品,對患有消化性的潰瘍、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慢性腸胃炎的患者,這種食物是極為不利。如果是普通人,平時也不能吃的太多,如果要吃的話,每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