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七大“壞習慣”更容易長壽

不論什麼時候,不論是什麼地點,人們總是願意談論有關長壽的話題,都很羡慕那些活了一個世紀的長壽老人。不論是誰,都希望自己和自己心愛的人永遠相伴,活得開開心心。不過,現實的生活總是不盡人意,因為一些疾病或者是意外,會讓人出現生命危險。那麼,到底哪些因素和長壽有一定關係呢?一些人肯定是說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過,小編想說的就是一些壞習慣也同樣可以讓人長壽。

一、合理發怒有益血壓

沒錯,生氣會讓人血壓上升。研究發現,在壓抑的情況下恰當地以憤怒回應,血壓不但會維持正常水準,製造壓力感的激素--皮質醇的分泌量也會相應減少。

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讓人多了一份積極的心態和掌控感;該出手時不出手,畏縮不前、極力克制內心情緒,壓力激素反而會驟升。長此以往,心臟病就會“盯上你”。

二、電子遊戲幫你鍛煉

科學家們發現,人在玩電子遊戲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體因此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不能參加真正的體育鍛煉,玩遊戲也能幫著減肥,至少比傻坐在沙發上,吃著薯條看電視好,但前提是玩的時間不能太長。

三、說點粗話緩解疼痛

說粗話是被人不齒的壞習慣,但卻有緩解疼痛的好處。心理學家理查。斯蒂芬博士認為,說粗話和腎上腺素的調節作用有關,它加重了人的侵略傾向。

研究表明,一個人越想侵犯別人,他對痛越不敏感。我們的祖先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接受外科手術時,嘴裡都會咬塊木板,其實他們完全可以破口大駡,減輕痛苦。

四、偷點小懶助你長壽

公共健康專家說,天天早起,忙忙碌碌的人可能過早地“鑽進墳墓”。不時地偷個小懶,不僅能減輕工作壓力,還是長壽的關鍵。研究表明,中午小憩片刻比打網球更有助長壽。老人總是跑步鍛煉反而會消耗本來用於細胞再生或抵抗疾病的能量。心理專家稱,就算躺在家裡做白日夢,那也是大腦在處理重要的資訊,你的思維反而更活躍。

五、短期壓力增強記憶

長期的生活壓力,如離婚等,能破壞人的免疫系統,讓人容易感染。研究發現,短期的緊迫性事件能提升大腦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

這是因為,壓力激素影響大腦主管情感和學習能力的部分區域。壓力劇增會使傳遞資訊的物質--谷氨酸鹽的傳播速度加快,從而增進記憶力。

六、逃避家務能防過敏

有研究認為,過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暴發都是因為現代社會太乾淨了。但是罪魁禍首不僅僅是灰塵。孕期或產後的婦女經常使用清潔設備,孩子7歲以前易患哮喘的幾率會升高41%。因為一些室內清潔劑釋放的化學物質會嚴重損害兒童的呼吸道。

七、吵鬧音樂激發腦力

參加搖滾派對,調高音樂的音量都有助於激發大腦的活力。研究發現,人內耳裡的球囊只對超過90分貝的音量敏感。而球囊和大腦處理性、快樂和饑餓感的區域相連。如果通過高分貝音樂的刺激使這些欲望得到滿足,我們內心就會非常平靜、幸福。不開心時,可以用高分貝音樂激發你的“快樂激素”。

現在很多專家都站出來呼籲公民要抵制碳酸飲料,畢竟碳酸飲料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腐蝕健康的牙齒,導致身體肥胖等等。不過,一些神經學專家則持反對態度,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每天可以喝兩罐碳酸飲料的話,就可以讓人的記憶能力提升百分之二十,還可以有效的預防老年癡呆。所以說,碳酸飲料其實也可以喝一些的,但是要適度,不要大量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