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有一種特徵的人得胃癌機率倍增

工作的壓力,加上喝酒應酬,男人的胃經常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胃病的種類也是千奇百怪,我們一直在注意吃什麼養胃,卻忽略了胃部不適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很多胃癌都是由於平時對胃部不適不在意,以為是小問題,稍微吃點藥就可以了。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我們必須知道!

凡是平時飲食不規律的人,大多數都有胃炎的症狀。我們平時買的胃藥,你只是知道它是胃藥,卻不瞭解其實際針對於胃部的哪些不適問題。有時候,胃藥吃的不對,對胃部不適並不能得到好的解決效果。

小心胃藥副作用

胃藥又稱制酸劑,當胃酸、胃部環境PH值降到5以下,胃酸過多引發不適,胃藥有好幾種用途。

1、中和胃酸:制酸劑

2、抑制胃酸分泌:組織胺受體阻斷劑

3、舒緩緊張焦慮引起的胃痙攣:抗痙攣劑

4、保護胃黏膜的保護劑

當然,胃藥不是多吃多好,因為往往伴隨著副作用,例如成分多為金屬化合物的制酸劑,內含鋁鹽、鎂鹽、鈣鹽等,不但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對腎臟不好的人來說也容易造成身體危害。

另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胃藥,長期使用後可能影響營養素吸收,例如鐵、B12的吸收,或導致血液中的鎂下降等。

有下面幾種特徵的患胃癌幾率大

胃藥並不是萬靈丹,但需要常吃胃藥反映個體腸胃健康不良,如胃黏膜表層破皮(胃糜爛)和更嚴重的胃潰瘍等,這些疾病造成的胃部疼痛感,讓人對胃藥養成習慣性依賴。

胃癌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多與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相似,加上症狀斷斷續續,讓人容易不以為意,習慣自行服用藥物紓解不適,久了也就掉以輕心,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指出,胃癌有5 大危險因數不可不慎防,如果有這樣因數者,最好每年安排胃鏡檢查。

1、慢性胃炎者

體內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或長期熬夜、又煙又酒、三餐不定等,都可能造成慢性胃發炎,進而增加誘發癌變的可能性。

2、有癌症家族史者

家族罹癌表示身體本質就可能存有較易誘發癌症的基因,此外,亦可能跟家族共同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有關。

3、曾動過胃切除手術者

曾做過胃部切除手術超過10 年者,其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高,因此建議最好每年安排胃鏡檢查。

4、中壯年以上

據統計,男性胃癌患者九成發生年齡在50歲以上。

5、免疫力差者

免疫力差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者,體內癌症發展的進程速度較快,很可能在一年內癌化,更應建立每年檢查的習慣。

有以上問題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胃部問題,要定期去醫院檢查,以排除不好的狀況。相信對自己身體的關心,才能生活的更加愉快。

胃部下列症狀要尤其注意

胃癌的早期症狀和普通的胃部或者消化系統的病痛沒有較大區別,所以很難在早期就發現。所以,一定要注意平時的小問題,尤其是胃部不適的問題。下面列舉了一些問題,有這方面問題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1、吞咽困難

2、胃疼

80%以上的患者會有上腹部的疼痛,疼痛的性質以及規律較以往有很大改變。

3、胃部不適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胃癌早期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酸。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反酸、噁心嘔吐、噯氣、黑便等症狀。

4、體重下降

5、腫瘤併發潰瘍出血:吐血、血便、瀝青色糞便

6、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沒有明顯的消化系統症狀,但是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體重減輕、疲倦無力

7、貧血

因為胃癌可以導致胃部出血,所以貧血也有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狀之一。除了做血液檢查可確定人體是否貧血外,頭暈、出虛汗、氣喘等都是貧血的徵兆。

如何預防胃癌?

醫師提醒,除了定期篩檢確保胃部健康狀況外,生活飲食習慣也很重要,應避免高鹽、醃漬、煙燻及加工食物,多吃抗氧化的蔬果,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花椰菜、芭樂、奇異果、蘋果等,並且保持運動增強免疫力,降低癌症找麻煩的機會。

研究表明胃癌前病變患者患癌風險隨病變部位嚴重程度增加而增加。

胃癌前病變患者的胃癌發生風險增加,並且患癌風險隨著病變部位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腸粘膜有微小病變的患者在接下來的20年中患胃癌的風險是腸粘膜健康人群的1.8倍。而腸粘膜異型增生的患者的風險幾乎是健康人群的11倍。

為了確定胃癌前病變患者的胃癌發生率,研究者開展了一項人群佇列研究。研究者收集了1979年~2011年進行了胃部組織活檢的405211例患者的資料。排除隨訪2年內患癌的患者資料,研究小組確認了1599例胃癌患者,平均隨訪時間為10年。

各類人群患胃癌的概率

健康人群:1/256

胃炎人群:1/85

萎縮性胃炎人群:1/50

腸上皮化生人群:1/39

胃部組織異型增生人群:1/19

胃癌的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但是,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往往進入晚期。臨床研究發現,如果胃癌在早期就得到手術治療,5年以上生存率可以達到90%到95%。因此,發現早期的胃癌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

臨床發現,有將近65%的胃癌患者,發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因此,部分有胃病的人應該被列為胃癌的高發人群,通過加強監測來儘早發現胃癌。

哪些胃病容易發展成胃癌

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潰瘍面直徑超過2釐米,反復發作,以及胃黏膜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胃息肉病等。

另外,殘胃和胃癌的關係較為密切。因為某種疾病切除了部分胃體,稱之為殘胃。有研究認為,殘胃存在5年以上的,患胃癌的幾率增加。所以提醒做過胃部手術的殘胃患者,每隔1年要做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中國和日本都是胃癌高發地區,但統計資料顯示,5年生存率日本要比中國高很多,原因並不是日本胃癌診治水準有多高,而是日本的胃癌多數能在早期發現,而中國胃癌患者,發現時多已晚期。

胃的不舒服,不予重視,看看電視,去趟藥店就給自己治了,這樣做是福是禍誰也不知道。

要知道,胃癌的早期信號只能是胃部不適感,如胃痛,胃脹,胃酸,噁心等等,這些早期信號往往會被忽略,會自認為普通胃病。那麼,究竟如何鑒別這些症狀(或者說這些信號)是普通胃病還是早期胃癌呢?

第一:這些症狀是偶爾還是經常

一年365天,天天吃飯喝水,偶爾吃的不對了難免會有個胃脹、胃痛啥的,這樣的情況不要大驚小怪。如果經常餐前或者餐後胃痛,或者食後飽脹不適,頻頻噯氣等,就得重視,不要麻痹大意,也不要隨便買點胃藥糊弄一下,最好抽空查個胃鏡。

第二:你是不是高危人群

1、長期進食醃制、薰制、燒烤、煎炸、高鹽食物者。

2、長期吸煙飲酒者。

3、長期飲食、作息不規律者。

4、長期從事化工工作者,如橡膠廠工人等。

5、有家族腫瘤病史者。

6、有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腸化生等。如果是,且隔三差五會出現胃部症狀,建議最好查個胃鏡,以排除早期胃癌。

第三:血便化驗有無異常

普通胃病不會有血便化驗的異常,而胃癌可能會有便潛血陽性,輕度貧血,甚至血腫瘤標記物Ca724、Ca199、CEA增高等特點。

第四:年齡方面

35歲以上人群要重視胃癌篩查,35歲以下胃癌的發病率較低。

總之,胃癌的早期信號僅僅是普通胃病的症狀,一旦當你摸到胃部包塊,出現吐血,便血,甚至貧血,消瘦,腹部脹大多屬於晚期了,晚期胃癌治療起來辦法不多,生存期就很短了。

結語:有人說過,胃癌幾乎是所有癌症裡面最痛苦的了。或許你覺得我說胃癌有些太過於誇大,但是事實說明,很多最後的大問題都是因為平時沒有注意最初不適的小症狀的開始。關心自己,關心身邊的人,不用考慮那麼多,只要對身體是負責的,那就去檢查一下,就當是讓自己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