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中草藥的藥性有哪些

中草藥講究的是藥性,具有藥性的中草藥才是可以用在醫療上面用來治病的,每個中草藥的藥性都是必須要經過事先鑒定之後才可以利用在市場上,成為我們人人皆知的中藥,很多花花草草都是具有藥性的,只是人們沒有去研究,不知道這個藥物的價值,所以說就無法真正的更好的利用中草藥來治病,那麼中草藥的藥性到底有哪些呢?

四氣五味,就是藥物的性味,代表藥物的藥性和滋味兩個方面。其中的“性”又稱為“氣”,是古代通用、沿襲至今的名詞,所以四氣也就是四性。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別,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藥物作用於人體發生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例如,感受風寒、怕冷發熱、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苔白,這是寒的症狀,這時用紫蘇、生薑煎了湯飲服後,可以使病員發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狀,說明紫蘇、生薑的藥性是溫熱的。如果生了療瘡、熱療、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小便黃色、舌苔發黃,或有發熱,這就是熱的症狀,這時用金銀花、菊花來治療,可以得到治癒,說明金銀花、菊花的藥性是寒涼的。

中草藥的藥性,通過長時期的臨床實踐,絕大多數已為人們所掌握,如果我們熟悉了各種藥物的藥性,就可以根據“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和“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針對病情適當應用了。一般是,寒涼藥,大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來治療熱性病症。溫熱藥,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來治療寒性病症。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藥性較為平和,稱為“平”性。由於平性藥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的作用來得顯著,所以在實際上雖有寒、熱、溫、涼、平正氣,而一般仍稱為四氣。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或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各種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

(三)酸 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這些就是屬於中草藥治病的藥性,利用中草藥來治病很多人都會非常的方向,不管中醫治療疾病的病程緩慢,還是會堅持用中醫療法來治病,這個是人們對中醫的信賴,關鍵是中醫疾病治療身體,當疾病好了之後也不會感覺到有什麼副作用,中醫治療是治根治本的,對疾病的效果非常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