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一物沒選好恐讓女人得5種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一些美女,美麗是應該從頭到腳的,有時候我們說女性高跟鞋會導致女性出現疾病,其實不當的選擇鞋子都會導致女性常見腳部疾病的發生,怎麼選鞋子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女性朋友應該如何注意腳步的保護呢?

人類在不斷的進步過程中,對自己的衣食住行也越來越豐富化,多種選擇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

就拿女性鍾愛的高跟鞋來說,就有各種不同款式,光是鞋跟的變化就有細跟、粗跟、楔型跟、釘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然而,在琳琅滿目的鞋子背後,卻也潛藏著健康殺機。鞋子穿不對,可能染上足部皮膚病。

不合適的鞋子可能引發的足部皮膚病包括以下幾種

雞眼

雞眼,是由於局部皮膚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形如圓錐體嵌入皮內,尖頂突入真皮中壓迫神經末梢,局部一旦受壓或受擠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

雞眼一般長於腳上,也有長在手、胳膊上的。主要因摩擦擠壓而形成的小圓硬塊,形態像雞的眼睛,按壓有疼痛!又稱“肉疔”。常生長於足趾及足底前端。

本病多因穿過緊的鞋子或足骨原來就有畸形,致使足部皮膚長期受刺激而引起。雞眼為圓椎形角質增生硬結,數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膚增厚、頂端凸突,常因疼痛而影響行走。

日常生活中一些鞋跟太高或者鞋頭太尖的鞋子容易引起雞眼,還有就是高跟長靴也易引起雞眼。

腳氣

很多喜歡運動的朋友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運動的過程中應該穿著透氣的鞋襪。

我們常碰見很多朋友穿著尼龍襪就開跑了,在奔跑的過程中,雙腳大量出汗,但是由於襪子和鞋子不透氣,很容易造成真菌的滋生,腳氣也就隨之而來了。

足癬

冬天,暖和舒適的雪地靴成為眾多女性的最愛。然而,雪地靴穿上腳後容易出腳汗,鞋子裡的環境悶熱潮濕,穿久了還會誘發足癬。

醫生提醒,冬天,如果鞋襪太緊、易出腳汗、鞋子不透氣等也會誘發足癬,鞋子應多在太陽下曬曬。

足汗多的人,要選擇透氣吸汗的鞋襪,做到襪子每天更換,鞋子經常曬曬。

冬季大多數人的鞋襪都比較厚,更應該多曬太陽多通風,保持鞋子的乾燥透氣。選擇鞋子時也要注意,如果天氣並不是很冷,沒必要穿非常厚的棉鞋或雪地靴,否則鞋子太厚,裡面的環境溫熱潮濕,容易誘發足癬。

灰指甲

高跟鞋或小碼(比較擠)的鞋穿上後,使腳部前掌受力增大,容易造成指甲變形或甲床與指肉剝離的現象出現,當指甲的健康受到影響,間接的,感染灰指甲的幾率將大大提高。

如果工作或生活中無特殊需要,請適時地放鬆腳部,減少患病幾率。

需要提醒的是,引起灰指甲的真菌菌種和腳氣的是一樣的。平時家庭共用的物品,若全家一起用,可能會把灰指甲的真菌傳染給家人,造成腳氣或是灰指甲。

另外,若是全家的襪子混在一起洗,或穿共用的拖鞋會相互傳染。

甲溝炎

嵌甲的情況大多數人都有,就是趾甲向肉裡長。如果腳趾長期受到擠壓,趾甲刺入肉裡,引起紅腫疼痛,就轉化為“甲溝炎”。

鞋子小、瘦和常穿尖頭鞋容易形成甲溝炎,所以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在剪指甲的時候也不要太貼著肉剪,要留出0.5-0.7毫米的長度,另外,新剪的指甲兩頭接近於直角,這樣是不行的,用預防甲溝炎指甲刀將嵌甲剪掉後,一定要用附帶的小銼刀把直角磨圓,這樣,一段時間後,指甲就長出來了,也不會再摳進肉裡。

幾乎每一個女人的鞋櫃裡都會有各式各樣的高跟鞋,高跟鞋是女人一生無法抗拒的誘惑,而在誘惑的遮掩下卻隱藏著無窮的痛苦和隱患。今天,我們一起瞭解一下經常穿高跟鞋的危害吧!

1. 為什麼常穿高跟鞋,換平底鞋時會腳後跟痛?

長時間穿高跟鞋時,足前掌受力明顯增加,足跟受力減小,足跟越高,前掌受力越大,足跟受力越小。當換為平底鞋時,整個足底受力,此時足跟受力會突然增加,所以會引起腳後跟疼痛,對於原先就有跟骨骨刺的朋友,疼痛會更加明顯。另外,也有研究發現,穿高跟鞋女性的小腿肌肉纖維變短,足跟肌腱變厚而硬,當換上平底鞋後很難伸展,所以很多女性在脫下高跟鞋換上平底鞋時,會出現酸痛不適的感覺。

2. 穿高跟鞋有哪些危害?

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對足部而言,穿高跟鞋時,五個腳趾處在狹小而尖的空間裡,長時間會導致拇外翻畸形、拇囊炎,局部出現雞眼、槌狀趾等。

第二,穿高跟鞋很容易導致關節的損傷,比如,穿高跟鞋時,踝關節周圍韌帶處於鬆弛的狀態,行走時踝關節穩定性下降,加上高跟鞋的腳後跟很細尖,很容易走路不穩,導致踝關節的扭傷。另外,穿高跟鞋上下臺階時,膝關節受力要比正常人大很多,更容易加重膝關節的磨損。

第三,可引起或者加重頸腰部疾病,穿高跟鞋時,相當於站在斜坡上,為了維持正常的重心,女性朋友被迫稍屈膝,翹臀,下腹部前傾,這樣雖然更能完美體現女性的曲線美。但是,上身的壓力集中在腰部及膝關節,很容易引起或者加重腰椎疾病。

3. 什麼樣的女性不宜穿高跟鞋?

首先,對於有拇外翻、扁平足的女性朋友,不宜穿高跟鞋,因為穿高跟鞋會加重拇外翻的進展,對於扁平足的朋友,更容易造成足底部筋膜炎,進一步引起的頑固性疼痛。

其次,對於容易崴腳、膝關節有疾病的患者,比如膝關節炎、膝關節有手術史等,這類患者本身的膝關節就屬於容易受傷的部位,再穿高跟鞋無疑是雪上加霜。

還有,對於腰部不好的朋友也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會進一步加重腰部的負擔。

最後,對於正在發育期的女孩、孕婦及肥胖者,也不建議穿高跟鞋。因為處於發育期的女孩的足弓尚未完全定型,長時間穿高跟鞋容易形成扁平足。

4. 戒不掉高跟鞋,怎樣才能緩解高跟鞋帶來的危害?

高跟鞋是讓女人既愛又恨的東西,對於某些職業女性,高跟鞋是必備用品,那麼,怎樣才能緩解高跟鞋帶來的危害呢?

第一,選擇適合自己的高跟鞋,大小要合適,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鞋頭不宜太窄,同時鞋跟不要太高太細。

第二,避免長時間穿高跟鞋爬樓,避免在道路不平整的地方行走,避免穿高跟鞋追公交等。

第三,走路姿勢要正確,步子不要邁得太大,走路時上半身要挺直,收小腹,調整好重心,走路時將重心調整到兩腳中間。

第四,睡前熱水泡腳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迴圈,減輕腳部的疲勞,愛穿高跟鞋的你不妨試試。

如何選擇正確的鞋子

高跟鞋一度成為女士們的寵物,穿上它,可使女士風姿優雅,女性特有的曲線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你知道嗎,常年累月穿高跟鞋也會造成“高跟鞋趾痛病”。多為單側足發病,疼痛劇烈,猶如刀割。另外,鞋跟過高會破壞人體重量均衡,易造成扭傷(尤其是踝關節扭傷)。

不少人以為穿平底鞋有益健康。穿平底鞋時,腳太貼近地面,由於冬季地表太冷,夏季又酷熱,使腳備受冷熱之苦;鞋底過薄過平,還使得走起路來蹬腳後跟,造成腿的肌肉緊張,從而產生腰部不適。

故以上兩種鞋不太適合平時經常穿用。

常穿窄而緊的鞋會使五趾併攏太緊,限制了腳趾和腳掌的發育,足跟和足趾經常受機械性磨擦和壓迫,易引起角質過度增生形成雞眼。

長時間走路和外出旅行,容易磨起血泡。足趾磨損破潰後,還會引起甲溝炎。

若在冬天穿窄緊鞋,鞋與足間無空隙,則難以通風透氣,而且血液難以暢通,腳部易受涼而長凍瘡。

夏季穿窄緊鞋,因鞋內氣流不暢,導致腳臭難除、甚至會引起足癬等皮膚病。

所以,不宜穿窄而緊的鞋,腳穿在鞋內,前後應留有餘地。

平時凡穿塑膠、海綿、橡膠拖鞋過久,腳部就容易發炎,這其實是種過敏性皮炎,常被誤診為腳癬。但若按腳癬治療,則會越治越重。

拖鞋性皮炎患者的雙足與拖鞋接觸部位皮膚有發紅、磨擦痕跡和瘙癢的現象,而且左右對稱。

重者可出現丘疹、水皰,極少數患者還可泛發到四肢、軀幹和全身、當脫去拖鞋、又霍然而愈。

導致這種皮炎的“罪魁禍首”並非塑膠和橡膠本身,而是在制鞋過程中加入的防老劑及促進劑,這兩種成分極易使一些過敏體質的人致敏,從而罹患拖鞋性皮炎。

另外,除了鞋子本身的因素外,不同年齡或處於特殊時期的人們在穿鞋方面又有其特殊的要求。

少年兒童的足和足弓尚未發育成熟,為了使足弓正常,彈性優良、最好選用大小合適的球鞋、跑鞋或旅遊鞋,太緊、太松、太硬、高幫的鞋,都是不適合的。

老年人足的內側肌群和韌帶出現退行性變化,肌肉的張力和韌帶的應變能力顯著減弱,足弓彈性和承載能力也顯著下降,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足弓塌陷,或於站立、行走稍久後出現足踝、膝、髖和腰臀部酸痛不適。

因此,老年人的鞋以穿著靈便、輕巧、彈性好為宜,如旅遊鞋、軟底布鞋等。

孕婦,因跌跤的危險性大,故鞋底有防滑處理的為好。再則,選擇有彈性、柔軟的鞋能減少腳的疲勞。

孕婦的腳容易浮腫,因此,懷孕3個月起最好換穿使腳負擔小、行走方便的鞋,鞋跟一般在2釐米左右,寬鬆、輕便、透氣性好,並採用天然材料製作。

儘量不穿合成皮革或尼龍鞋等,沉重而不透氣的鞋會使腳的浮腫加重。

結語:女性朋友除了必須要穿高跟鞋的情況外,還是脫掉高跟鞋比較好。在平時選擇鞋子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材質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的,也要注意鞋子的款型和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腳,有腳步問題的情況下,更要注意腳步的護理,嚴重時,應儘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