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這樣走路會影響壽命

有氧運動是當下最流行的一種運動方式,正確的運動方式不僅能夠減肥,助消化,而前還能預防抑鬱症。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所以走路慢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了。想知道抑鬱症的原因以及怎麼走路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學者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與沒患有抑鬱症的老人相比,患有抑鬱症的老人行走速度較為緩慢。

步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體能、關節活動度、肌肉骨骼健康程度和心理健康狀況等。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系的學者選取了4,581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參與者,在6年內分析了他們的抑鬱症症狀和步速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

與步速處於平均水準的老人相比,步速緩慢的老人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增加。

抑鬱症的症狀與步速緩慢之間也存在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在身體健康功能方面會出現衰退。

這些因素會降低步行速度和對體能形成限制,最終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有可能導致抑鬱症。

其次,隨著抑鬱症症狀的增加,老人的身體活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疼痛感增加,疲勞感惡化,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會降低步行速度。

不僅如此,走廊不僅僅能看出你受否憂鬱,還能影響壽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走路步態,但你知道嗎,這其中可能蘊藏著一些有關健康的秘密。

6種走路步態為您提供健康預警信號

線索一

踮著腳尖走路。

預警

大腦可能有損傷。

雙腳踮著腳尖走路,與肌肉緊張有關,而當脊柱或大腦受到損傷時,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要注意的是,剛學走路的小孩多會暫時出現這種步態。

不需要擔心,如果一直如此,可帶孩子到兒科就診,進行排查。

線索二

走路時手臂不搖。

預警

後背下方存在問題。

生理學家認為,走路左腿向前邁時,脊柱會向右旋轉,右臂也會隨之擺動。

如果有人在行走時手臂不怎麼搖擺,可能意味著他後背的活動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後背疼痛和受傷。

線索三

腳掌先拍打地面。

預警

椎間盤突出或中風。

美國足病協會前主席認為,健康人邁步時,首先是腳後跟接觸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時是腳掌先拍打地面,多由於其肌肉控制力量較弱。

這意味著,可能是中風發作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肌肉神經功能受損。

線索四

步幅小。

預警

膝蓋骨骼退化。 

腳後跟接觸地面的一刹那,膝蓋應該保持筆直。

如果不是這樣,則意味著可能是膝蓋骨的活動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這種功能退化可通過按摩推拿來解決。

線索五

羅圈腿。

預警

骨關節炎。

整形外科專家認為這種步態通常是由於膝關節炎造成的,人群中有高達85%的人或多或少患有這種骨科疾病。

通常是由於年齡增長造成骨骼損耗引起的,如果嚴重,可通過支架糾正。

線索六

內八字。

預警

風濕性關節炎。

這種炎症會造成內八字的步態,有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會表現出這種特徵。

它在醫學上被稱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現為小腿無法伸直,向外側彎曲。

這種步態非常與眾不同,看上去笨拙,雙膝併攏在一起,而踝關節外翻。

步速與壽命

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專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對1986年到2000年間的34485名65歲或以上老人的資料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並對這些老年人的步速進行長達數年的跟蹤記錄,旨在揭示老年人步速與壽命之間的關聯。

所有記錄均遵循兩個原則

1.研究所測量的是日常步行速度。

2.測量從站立狀態開始。

資料顯示,研究物件的平均壽命為73.5歲,平均步速則為0.92米/秒。

而在研究進行期間,有17528名老人去世。在75歲-84歲男性組內,那些步速最快的人(超過1.4米/秒)能繼續生活10年的概率達到了50%。

而那些步速最慢的人,0.4米/秒,只有15%的人還能繼續活10年。

同年齡組女性也是步速快者更;步速最快的女性能繼續生活10年的概率達到了50%,步速最慢的女性35%能繼續活上10年。

在大多數年齡段中,壽命為預期壽命中值的老年人,其步速約為0.8米/秒。

而在性別與年齡一致的前提下,步行速度越快,其預期壽命越長。

步速達1米/秒以上的老年人,其預期壽命會比只考慮年齡與性別時的預期要長。

在多個年齡組別中,老年人的步速與剩餘壽命均成正比關係,而且年齡越小,其預期剩餘壽命的絕對值越大。

走得快,身體好

為什麼步速能預測壽命呢?這是由於步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身體能量,並對肢體動作進行有效的控制。

同時還需要包括心肺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以及肌肉骨骼系統在內的多個器官系統的支援與配合。

而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出老人的身體系統已經受損。

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她步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能量,所以步速能對老人的壽命起到預示的作用。

對醫生來說,通過步速來評估一個人身體整體狀況,是一種方便和花費少的方法。

比如可以確定病人採取有利於延年益壽的預防措施後,如節食或鍛煉,情況是否有改善。

或者,相應的,對於那些接受各種輔助治療和藥物治療的健康狀況較差的病人,這項檢測可以確定療效是否理想。

健康

“動則有益,多動更好”,而走路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

一些慢性疾病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久坐少動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對於大眾來講“動則有益,多動更好”,走路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目前,在國際上很流行。

中國人若想動起來,必須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體育總局希望每一位老百姓都能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體育鍛煉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建立起日常化、長效化的健身和志願服務習慣,最終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肥胖是缺少鍛煉的結果,很多人把肥胖單純的歸罪於甜食或某種食物是片面的,食物本身無所謂好或壞。

關鍵是要通過運動把多餘的能量及時消耗出去,達到吃動平衡。

無論是超重、肥胖,還是正常的體重範圍內的人,都需要通過運動來保持健康。

而不是只有超重的人才需要去運動。每天30分鐘的快步走是保持健康最好的辦法。

推出“全民健身日”是為了使大眾增強健身意識,最終養成每天健身的好習慣。

長走鍛煉身體,方法一定要正確

1.雙合腳的軟底運動鞋

如是專門的跑鞋更好,這樣可緩衝腳底的壓力,以防止不太運動的關節受到傷害。

2.套舒適的運動裝

這樣能讓自己的心情和身體放鬆,從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走出來。

3.一壺清茶水

可適當加些糖、鹽,因為清茶能生津止渴,糖、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

4.一條合適的運動路線

在運動中人體耗氧量會增加,如空氣不好,甚至有廢氣等污染物,反而會使運動效果適得其反。

所以,長走路線應該是人流量少、通風、空氣好,離汽車越遠越好。

5.時間要恰當

長走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天太陽升起以後,下午3點也是最佳的鍛煉時間。

長走運動不能等同於平常的走路、散步或逛街,速度應略快,每週鍛煉至少3次,並且每次不能少於30分鐘。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您介紹的這些步態竟會影響壽命,你們都瞭解了吧。這對於走路慢的人來說,真是極好的。看了上面說的抑鬱症的原因以及怎麼走路,要想降低得抑鬱症概率,以後走路別再慢悠慢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