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帝王身上一物竟暗藏神奇能量

有一齣戲叫《打龍袍》,講的是北宋仁宗年間,包拯奉旨陳州放糧,遇盲丐婦告狀,以黃綾詩帕為證,言明自己是當朝天子之母。因此揭開了狸貓換太子一案的序幕。包拯回京後借看戲為由,指出皇帝不孝,仁宗大怒要斬包拯;經老太監陳琳說破當年狸貓換太子之事,才赦免包拯,迎接母后還朝。李太后要責仁宗,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脫下仁宗龍袍,用打龍袍象徵打皇帝。

在古代,龍袍就是皇帝的代表。所以就有了那句俗話“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比喻那些即便身在其位,但德行有限,名不副實之人。

那麼,這龍袍,究竟有啥說道呢?

一、 龍袍是皇帝的專用衣袍

龍袍。指的是帝王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衣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繡有龍形圖案,因此得名。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龍袍專供皇帝穿著,其他人是不能穿的。除非皇帝特別恩賜某位王公大臣可以穿龍袍,那對這位來說可是無上的榮耀。但是,這並不代表官員可以就這麼穿著和皇帝一樣的衣服,穿的時候是必須“挑去一爪”,以示區別。

二、 龍袍顏色的講究

龍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色調。“黃袍加身”的故事,可以從一個側面作為證據。

要說起來,黃色服飾在我國古代是比較流行的。漢滅秦後,人們就開始崇尚黃色。相傳漢文帝劉恒穿的龍袍,是首次採用黃色。從此以後,就以黃色為高貴。

但到了隋唐,黃色就成為了皇帝的專用色。據古籍記載,唐高祖時就曾“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唐高宗時又重申“一切不許著黃”。

五代後期,趙匡胤的部下乘主少國疑之機,在陳橋驛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帝,正式登基,改國號為宋,這就是“黃袍加身”典故的由來,從而使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仁宗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以黃色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連黃色亦為皇帝專用。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為主。

清代的龍袍,則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

三、 龍袍上龍圖案的講究

龍袍,以袍上有龍的圖案而得名。龍的圖案很有講究,除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相傳,正龍要繡得正襟危坐,一團威嚴,行龍要繡得極富活力,似動而非動。

而龍袍上龍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

有種說法是: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的“九五之尊”。

四、龍袍上吉祥圖案的講究

龍袍上,以龍的圖案為主,還會繡有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

五彩雲紋,表現祥瑞之兆,又對龍起到襯托作用;紅色蝙蝠紋取“紅蝠”與“洪福”的諧音。龍袍下擺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被稱為水腳。水腳上還裝飾有波濤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寓意福山壽海,同時也隱含了“江山一統”和“萬世升平”的寓意。

十二章紋樣,指的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藻、火、宗彝、米粉。這些紋樣,各有含義,裝飾龍袍,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龍,應機布教,善於變化;如山,行雲布雨,鎮重四方;如華蟲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淺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滌蕩,清爽潔淨;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為萬物之依賴;如斧,切割果斷;如兩己相背,君臣相濟共事。”

總而言之,這十二章,是皇帝“權利”和“責任”的統一體,是對至善至美帝德的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