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多年老胃病吃這三寶一周就好

很多人在腸胃不好的時候都會選擇煮粥喝,喝粥確實是養胃的好方法,那麼除了粥之外還有什麼健脾養胃的食物呢?在生活中如何健脾養胃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什麼食物健脾養胃吧。

在我們身邊除了粥之外還有很多健脾養胃的食物,下面介紹的這三款食物可謂是健脾養胃的“三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功效吧。

茯苓

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濕利水,還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將茯苓打磨成粉後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後抹到糕點上蒸熟食用。

蓮子

藥性平和,味道稍微有點甘甜,中醫認為它能補脾胃之氣,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另外還有養心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蓮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芡實

芡實人們又稱之為雞頭米,它的功效非常的強大,在補脾胃方面功效非常的高,同時還有固津的作用它與蓮子的功效相似,只不過它的收斂作用比蓮子強。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由於芡實較硬,應該長時間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10種食物健脾養胃效果佳

1、牛奶

味甘、性平,歸肺、胃經。

作用

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宜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秘;近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秘。腹瀉、脾虛證、濕證者忌食。

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裡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物,原則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3、湯水

人家說養胃不過粥,其實養胃喝湯比粥效果還要好,而且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含酸多,菜湯較好,什麼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再加點雞精調味。

4、主食

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另外就是餅乾。

5、蘋果

味甘、性涼,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於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6、包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捲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瀉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捲心菜富含防衰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進身體健康的功效。鉀對防治高血壓很有益處。維生素K有助於防止血液凝固,增強骨質。維生素U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據說對胃火及胃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7、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食療本草》載:“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8、紅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記:"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為吃完紅薯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糖尿病患者食用。

9、南瓜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10、胡蘿蔔

性味甘平,中國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健脾養胃的5種方法

第一招:脾胃關係,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與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表裡關係。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二者相互協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醫稱脾和胃為“後天之本”。

胃主“受納”腐熟水穀。“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說。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穀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下送於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

第二招: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決問題

脾主運化,當脾出現問題時,造成胃部消化後的營養物質不能運輸到身體各部,同時也不能反補營養給胃,脾病造成機體主症有:胃脹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納,當胃出現問題時,容易出現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症狀。

由此可見,脾胃病的症狀基本都是同時出現的,這也是我們平常“胃痛醫胃”難以解決問題的所在。中醫理論認為胃病屬於脾胃病的範疇,在治療胃病的同時也要解決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慢性胃炎多屬脾虛,重在調理

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隱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後症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噯氣、反酸、噁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一般以上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則可診斷為"慢性胃炎"。

減少慢性胃炎的發生主要在於"防",因為該病主要由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壓力大等眾多因素造成,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脾虛",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胃部出現症狀。

慢性胃炎主要特徵是“反復發作”,在治療過程中重在調理,在治療過程中藥物選擇方面常採用具有“治養結合”功能的藥物來防止復發,同時也要養成按照療程服用習慣,減低慢性胃炎的反復發作。

第四招:運動養生方式幫你養胃護胃

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腿腳運動養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養胃護胃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放鬆站立,十趾緊抓地面。兩分鐘後慢慢放鬆,反復數次。這樣能對足底、趾間穴位形成鬆緊交替刺激。還可以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恆,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除了簡單地活動腳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腳後自我按摩腳趾。同時可以順手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會更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動腳鍛煉,不用刻意講究章法,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宜,按後覺得舒服即可,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

第五招:胃痛胃脹,分清症狀恰當用藥

(1) 肝胃不和

症狀

胃脹痛、噯氣頻繁,反酸、舌質紅、舌苔白。

治法

疏肝和胃、理氣止痛。

(2) 脾胃濕熱

症狀

胃痛、口幹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紅、苔黃膩。

治法

清熱化濕,和中醒脾。

(3)脾胃虛弱

症狀

胃脹、餐後明顯,或隱隱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質淡或有齒印,舌苔白。

治法

健脾益氣,行氣止痛。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大家介紹健脾養胃食物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後已經瞭解了那三種食物具有很好的健脾養胃的功效了吧,小編還為大家介紹一下健脾養胃的方法,大家可以食療和運動結合起來一起健脾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