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老人冬季怕冷多吃香菇海帶

老年人因新陳代謝、血液迴圈減慢等原因,特別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總感到手腳冰涼,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火力差”。要想過一個溫暖的冬季,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增加營養、注意防寒保暖外,還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具有溫熱禦寒作用的食物,給身體“加熱”。

老人冬季要多補鐵。鐵在人體內參與含鐵血紅素的合成,提高血液攜氧能力,故缺鐵者外周組織的氧供應就會減少,人體組織的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自然 會因產熱不足而感到寒冷。

 

因此,老人平時要注意多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臟、蛋黃、豆類、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但動物肝臟和蛋黃膽固醇 偏高,不能吃太多,每週吃一次即可,而炒西芹、香菇肉片、涼拌木耳等,則可常在飯桌上出現。在補充含鐵食物的同時,還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利機 體對鐵質的吸收。

其次,老人冬季可以適當多吃含碘的食物。老年人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引起局部和全身血液迴圈不良,特別是使肢體末梢血液迴圈發生障礙,導致手腳發涼。

 

而碘元素有助於體內甲狀腺素的合成,提高人體基礎代謝,進而產生熱效應,減輕怕冷症狀。含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貝殼類、牡蠣、沙丁魚、菠菜、魚蝦等, 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多食用。

老人要早飯晚吃晚飯早吃

不少老人講究“早睡早起身體好”,尤其現在天亮得早了,老人們更是早早起床,出門遛彎。這倒不是什麼壞習慣,但如果因為起得早,吃飯也早的話,就不提倡了。

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只有消化器官仍努力“工作”,消化前一天的食物,直到早上才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得過早,就會干擾胃腸休息,使消化系統疲勞應戰。

清晨還是人體排除代謝產物的重要時間。老人因為各器官功能的減退,需要排除廢物的時間更長,如果吃飯過早,會導致代謝物在體內堆積。建議早起後,先喝點水,8點以後再吃飯。

 

與早飯要晚吃相反,老人的晚飯要儘量早點吃。生活中,不少老人喜歡等兒女下班回家後再一起吃飯,因此晚餐常常會拖到七八點,可這個時間吃晚飯,對老人健康非常不利。因為老人睡得早,九十點鐘就要上床了,如果七八點才吃飯,身體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徹底消化食物,很容易出現腹脹、便秘等消化不良的情況,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另外,如果晚飯距離睡覺時間太近,身體沒有充足的時間通過排尿排出吃進的鈣,有可能導致尿路結石。所以,老人最晚要在7點之前吃完晚飯。

 

吃松子仁可防冬日皮膚乾燥

雞燉蘑菇是東北十月初家喻戶曉的名菜;而多食黑木耳能通滌血管,有助於冬日養生。乾燥的氣候使人們皮膚乾燥甚至瘙癢,此時進食松子仁,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症,同時中醫養生學認為,秋日養生宜“少辛增酸”。特推薦三仁淡甜羹湯。

材料:松子仁100克、花生、核桃各80克。

松仁,又名松子仁、海松子。它富含脂肪油,大約占74%之多,其中以油酸酯、亞油酸脂為主,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揮發油、糖、磷、鐵、鈣等。中醫認為它性溫味甘,有補氣充饑、養液息風,調肺滑腸的功效,民間稱它為“果中仙品”,能延年輕身不老。它尤適合體質虛弱、大便幹結,以及慢性支氣管炎久咳無痰的中老年作為美容保健食品服食,可使肌膚潤澤光滑。

 

松子仁花生瘦肉湯,就是利用松子仁的可使肌膚潤澤光滑的功效和富含脂肪油脂的營養成分,預防和輔助治療皮膚乾燥和由此而引發的瘙癢症。

此湯中的花生仁其營養價值很高,據現代營養學分析,它所含的蛋白質僅次於大豆,且屬優良的蛋白質,易為人體所消化吸收,所含脂肪量卻為大豆的2倍,還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卵磷脂以及鈣、鐵等20多種微量元素。

 

此湯正是利用其蛋白質和脂肪量特別多的含量,同時中醫還認為,它性平味甘,能補氣、潤肺、健脾、開胃。同樣是藥食兼之的核桃,中醫認為它性溫味甘補腎固精、溫肺止咳,益氣養血,補腦益智、潤腸通便,冬日用之對皮膚調養十分理想。合而為甜羹,清潤可口,能養液息風,滋潤肌膚、健腎養肺,且男女老少皆宜。

烹製:三仁分別洗滌,稍搗爛。在鑊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約4碗量)煮沸後,下三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