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中藥飲片炮製方法有哪些呢

中藥飲片炮製方法,大多數是具有醫生的指導開出來的處方,通過我們瞭解到的藥物的治療作用以及藥性,在經過醫生人員的開藥配藥,從而製作成了,炮製的製作方法,同時我們這類的藥物對於這個過程都是相當的有講究,或許生活當中,很多人還並不是很瞭解,那麼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

中藥飲片的臨方炮製,指醫師開具處方時,根據藥物性能和治療需要,要求中藥店或醫院中藥房的調劑人員按醫囑臨時將生品中藥飲片進行炮製操作的過程,簡稱“臨方炮製”,又稱“小炒”。

中藥店和醫院中藥房配方使用的飲片,大都由中藥飲片廠供應,但有的炮製品種無法供應,例如“當歸炭”。這類因治療需要,要求臨時加工的炮製品,調劑人員應嚴格按照醫囑進行炮製,絕不能該炮的不炮,該制的不制,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對、藥不靈”的後果。

中藥飲片的臨方炮製,是中藥炮製的一個組成部分,筆者認為中藥炮製根據操作部門,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常規炮製”,由中藥飲片廠承擔;另一類為“臨方炮製”,由中藥店或醫院中藥房承擔。

中藥飲片臨方炮製的範圍比常規炮製小,炮製方法比常規炮製少,一般以炒法、炙法、拌法為主,可分為清炒、麩炒、米炒、土炒、酒炙、鹽炙、醋炙、蜜炙、薑汁炙、藥物同炒等。

清炒 是將藥物置於鍋內加熱,不加輔料,不斷翻動拌炒至規定程度。可分為炒黃、炒焦、炒炭三種方法。

炒黃:將淨飲片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或較原色略深,或膨脹鼓起,種皮破裂,並透出固有氣味時,取出,放涼。目的是使藥物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並可緩和藥性,如炒決明子能緩和滑腸之性,並易煎出有效成分;炒麻黃能緩和解表之性等。

炒焦:將淨飲片置熱鍋內,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黃色或焦褐色,斷面顏色加深,並透出焦香氣味時,取出,放涼。目的是緩和藥性或增強療效,如陳皮炒焦後,可緩和其辛烈之性,而增強其溫健之力;防風炒焦後,辛散之力減弱,而止瀉作用增強。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炒炭:將淨飲片置熱鍋內,用武火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黑色,內部呈焦黃色或焦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晾乾。炒炭要注意“存性”,如成灰燼,則藥力全失。目的是緩和藥物的烈性、副作用,如青皮炒炭後破氣之力減弱,消食化滯和胃之功增強;或增強收斂止血之功,如當歸炭、黃芩炭、防風炭等。

麩炒 用武火將鍋燒熱,撒入定量麥麩或蜜制麥麩,待冒煙時,放入淨飲片快速均勻翻動,炒至呈黃色或深黃色,麥麩呈焦黑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目的是賦色,增強健脾開胃之功,如麩炒山藥、麩炒白扁豆等;或吸收部分藥物的油分而減少其刺激性,緩和燥性,如木香經麩炒後,除去部分油質,增強實腸止瀉的作用。

以上的文章當中為大家介紹了中藥飲片炮製方法,其實這個方法是非常困難的,要經過幾個步驟來進行製作才可以得到很好的製作工藝,同時這類藥物對於止血和防止腸胃出血,同時便血和便秘有著不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