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人吃飯容易走極端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的提高,很多子女都為父母買好吃的好穿的來孝敬父母,這是一個好的習慣。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好吃的反而影響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很多的營養不良等等的現象。要知道的是,老年人的吃飯問題是很重要的,而且老人吃飯容易走極端。

現在孝順的子女也是不少的,給父母買一些營養品買一些衣服等等,使得老人的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的吃飯出現了問題,由於身體機能的退化,使得老人吃飯容易走極端。

1、不愛吃

老人味覺功能退化,經常沒胃口,導致吃不下、吃不香。中國營養學會建議,老年人能量攝入量以每日1800—2000千卡為宜,吃得少就無法保證充足的營養。胃口不好的老人,要增加鋅的攝取,多吃瘦肉、魚、蛋、豆製品、核桃等。老人吃飯容易走極端,鋅參與味覺素的合成,能增強味蕾機能。味蕾對湯類食物比對固體食物敏感,可適當喝些菜湯,多吃蛋羹等。飯菜溫度要適宜,味蕾敏感的最佳溫度為20℃-25℃。多進行室外鍛煉和力所能及的勞動,促進胃排空,增強飯前饑餓感,提高食欲。

2、吃不動

老人牙齒鬆動,吃不了硬的食物,進而保證不了營養的攝入。“吃不動”的老人要從牙齒和食物兩方面下手。首先,老人的牙出現問題,要及時尋求牙醫的幫助,牙齒脫落要及時鑲補,不要抵觸佩戴假牙。另外,老人應多選擇肉末、豆腐腦、菜泥、果汁等軟爛、易嚼、易消化的食物。

3、營養失衡

許多老人存在偏食的問題,要麼吃肉多吃菜少,要麼“養生過度”,如認為吃粗糧好就頓頓粗糧等,讓他們的營養失衡。其實,老人每天食用85克或以上的全穀類食物即可起到預防慢性病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飲食應該是粗細搭配,肉菜均衡:穀類食物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每天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每天125—200克。其中粗糧比重不宜太大,並儘量在白天吃,以免影響消化。

溫馨提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對於老年人的飲食問題我們更要引起關注。由於老人的身體器官的退化等等的原因,使得老人吃飯容易走極端,對此我們要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