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鮮美魚肉 怎樣吃魚才更健康

在“你平時吃什麼魚比較多”這一選項中,鱈魚占8.46%,位居“中國人吃得最多的魚”之首,排名在前10位的還有:鰱魚、鯽魚、草魚、帶魚、鱸魚、三文魚、青花魚、黃花魚、金槍魚。專家告訴小編,總體來說,不管哪種魚,營養價值都非常高。首先是因為和豬肉、牛羊肉、雞肉等相比,魚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達到15%-20%,而且屬優質蛋白。同時魚肉鮮嫩,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達87%-98%。其次,魚肉的脂肪含量低,大部分魚只含有1%-3%的脂肪,如黃魚、鰱魚等,有些魚如草魚、鯉魚、帶魚,脂肪含量也只有5%-8%;而豬肉的脂肪含量為37%,羊肉的脂肪含量為14%。“最關鍵的是,魚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家禽、家畜中含量很少。”至於鱈魚為什麼排名第一,他分析,可能是因為它肉厚刺少,烹調起來非常方便,肉質也鮮美,還含有兒童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吃魚的好處眾所周知,但究竟好在哪兒,人們的認識似乎有所偏差。調查顯示,在國人心目中,吃魚最主要的好處是“美容”(20.41%),其次為“不會發胖”(19.37%),還有“能保護心臟”(15.06%)和“健腦”(14.30%)。專家告訴記者,保護心臟和健腦的確是公認的吃魚的好處。至於美容,是因為魚肉組織中含有許多膠原蛋白和黏蛋白,煮沸再冷卻後成為凝膠(也就是人們說的“魚凍”),對滋養皮膚、保持肌膚彈性有好處。不過,這只是理論推斷,還沒有實驗支持。至於“不會發胖”,就是誤解了。即使魚的脂肪含量低,吃多了仍然會造成熱量超標,導致發胖。

此外,網路上還流傳著吃魚的許多其他好處,比如能治哮喘、能防癌等等。專家認為,吃魚對治療哮喘有好處有一定的道理,不僅如此,它對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風濕、類風濕等都有益。研究顯示,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豐富的食物,可以減少癌症發生的機會,因此,說吃魚可以預防癌症也是有根據的。另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魚肉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提高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對於沮喪、抑鬱等心理疾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英國科學家也指出,嬰幼兒每日攝取定量的魚,會在情感表達、理解他人以及親子關係上表現更加出色。魚肉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DHA以及維生素A都對保護視力有一定的好處。

但魚是否吃得越多越好呢?專家指出,以中國營養學會制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標準,每個人一天應該吃50-100克魚肉,而禽肉和畜肉只能吃50-75克,魚肉確實應該比其他肉類多吃一些。從吃魚的頻率來看,調查顯示,46.92%的國人都能做到每週吃兩次魚,有35.33%的人每週吃魚三次以上。“我們最好每週最多吃兩次魚,這樣才能很好地避開食物污染的危險”,專家說。而且,魚類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魚肉中的礦物質鐵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應該幾種肉搭配起來吃,魚肉略多一些為佳。 ( 圖片來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