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黃芪的加工方法是什麼呢

黃芪是生長在地裡的藥材,採收後要進行加工,炮製後才能入藥,如果不專業的人去收割會破壞藥性,所以需要醫學方面的專業人才,而在加工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工序不對影響藥效等,那麼黃芪的加工方法是什麼呢?講到加工的方法則要從收割開始,收藥材裡要注意根、須等,收好後要晾曬,最後是切片加工,均要合理的安排才行。

一般2-3a採收,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影響品質。一般9月中下旬採收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去淨泥土,趁鮮切去蘆頭,修去鬚根,曬至半幹,堆放1-2d,使其回潮,再攤開晾曬,反復晾曬,直至全幹,將根理順直,紮成小捆,即可供藥用。品質以條粗、皺紋少、斷面色黃白、粉性足,味甘者為佳。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產幹品300kg左右。

一種黃芪飲片手切加工方法,其步驟是:

1、清洗、浸潤用清水清洗淨黃芪表面泥土後,放入太陽能曖房內悶潤1-3天,黃芪含浸潤水份為7~8%,取出待用;

2、壓制將浸潤水份黃芪條壓扁;

3、包皮把當歸壓扁後,用刨刀將黃芪兩面表皮刨乾淨;

4、壓二道芪條把刨皮後的黃芪原料壓寬;

5、刨邊皮將壓過二遍後的黃芪條用刨刀刨去兩邊邊皮;

6、開片將刨邊皮後的黃芪用刨刀刨片,黃芪長度標準統一為15-17cm;不達標為馬耳片;

7、整理把所開的長片、馬耳片兩頭用剪刀剪成橢圓形,芪渣不能超過7%,將正品和碎片嚴格分開;

8、烘乾把整理好的黃芪飲片分類放置烘箱烘乾,烘箱溫度控制在70-80℃以內,持續乾燥半小時、每10分鐘排濕一次,直至乾燥,乾燥後的飲片水分應控制在11.0%以內;

9、分等將不同寬度黃芪分等,揀出殘片、爛片及雜質,並分裝;

10、裝箱裝箱時正品飲片要鋪平壓實,經檢驗定量合格後在箱外貼好標籤,封箱後入庫。

黃芪的加工方法是什麼呢?上述內容中分析了黃芪的加工方法,黃芪加工後才能投放到市場中銷售,炮製手法好藥材也會更耐看,外形等也會更好,購買者則會更容易接受。卻也要注意藥材的保質期,藥材的正常保存年限一般是兩年,超過年限的藥功效會下降,也有可能在保存中發黴、蛀蟲等,藥效也會下降不好,存儲時需要謹慎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