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不敢信口袋裡這東西竟會致癌

關於手機致癌的說法,一直都處於“狼來了”的尷尬局面中。在過去的15年中,關於手機輻射的調查都未能出現決定性的結果,儘管也有一些研究顯示,一種被稱為膠質瘤的腦瘤和密集、長期的手機使用之間存在聯繫。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確切證實,手機和平板電腦發出的輻射,可能導致諸多健康風險,包括癌症、帕金森症、老年癡呆症、頭痛及皮膚過敏等。研究資料來自使用手機十年以上的成年人,因為成人對外界的危險因素更敏感。結果發現,每天使用手機20分鐘,連續5年就能將罹患腦瘤的風險增加3倍;每天用1小時,4年就能提高其他腫瘤風險3-5倍。

這是因為輻射會造成氧化應激,定義為活性氧的產生和抗氧化防禦之間的失衡。活性氧在細胞信號和對體溫等內部條件的控制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當活性氧水準顯著增加時,可能導致細胞結構被嚴重破壞,這就是所謂的氧化應激。儘管細胞內的活性氧往往由侵略性的環境所產生,但它們也會引發“普通的無線輻射。”

長期接輻射後,還會導致一些身體上的小毛病,比如頭痛、疲勞和皮膚過敏等。專家指出,儘管腦癌的風險很低,但大眾仍不可小覷,因為不少健康影響可能會在幾十年後才出現。因此,建議大眾平時要減少手機的使用時間,接電話時儘量使用免提,以讓頭部遠離輻射區域。

2011年時,權威機構首次宣稱,手機“可能致癌”,但沒有足夠的證據得出明確的結論。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表明,手機不太可能增加腦癌,或者任何其他類型的癌症風險。但他們也承認,並不完全排除風險。最新的官方說法是,射頻(RFR)輻射或者微波輻射“可能具有致癌效應”。

去年法國的另一項研究也聲稱,每個月使用手機超過15個小時的人,罹患腦癌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