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立夏之後:應當做到晚睡早起 寡欲養陽

1、夜臥早起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立夏以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應晚睡早起,以順應陰陽變化。此時的早起並非指“起得比雞還早”,7點起床就可以;晚睡也並非指熬夜到淩晨,古代的晚睡在23點左右。同時,立夏後人們應養成午睡的習慣。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人感覺沒有精神。

2、寡欲養陽

中醫認為,四季五行和人體的五臟都是相對應的。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過激情緒,應該保持愉悅心情,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

所謂“夏季養陽,冬季養陰”,一是食必溫暖,即是說要適當吃一些補氣暖身的食物,特別是對女性而言,寒涼食物吃太多極傷身;二是夜護丹田,即是晚上睡覺時即使是吹風扇或空調,也一定記得拿一床薄被捂肚子。因為人體腹部是氣血運行的重要場所。人在睡眠時,進入安靜的狀態,氣血運行較為緩慢,寒邪易於入侵,因此睡眠時一定要讓腹部溫暖。;三是適當運動以助陽。夏季屬火,氣候炎熱,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根據中醫“順應天然”的養生原則,此時適量出汗可使體內的陽氣得到宣洩。

3、戒生冷

立夏之後氣溫正高,很多人吃大量冷凍瓜果、霜淇淋等,雖能享一時的涼爽,卻不知道這樣不僅脾胃受損,心臟也跟著受累。夏季貪涼易致體內寒濕加重、臉上生暗瘡。有的人臉色總是蒼白或青淤,就是因為體溫偏低造成氣血停滯、流通不暢,傳統醫學稱之為“寒濕”重。臉上長痘和斑,是脾胃陽氣不足,不能迅速代謝體內垃圾,造成不良垃圾存於體內,並且隨著經脈巡行到面部而生。腰酸背痛、手腳冰涼、經常痛經、白帶異常,也多半是體內陽氣匱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