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脾虛怎麼辦?按兩組穴位可健脾

脾虛怎麼辦?“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意思就是,脾虛的人往往營養不良、濕氣重、易出血等。脾虛的調理辦法就是健脾。

脾虛怎麼辦?按兩組穴位可健脾

“四君子湯”是中醫經典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良藥苦口利於病,不過並非一定要吃藥才行。在身體裡,有組穴位,正好可起到“四君子湯”類似的功效。組合按摩對應穴位,對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效果很好。

人參對應肚臍下兩指處的氣海穴,能補氣健脾養胃。用掌心在穴區小範圍快速摩動,使熱力滲透下去。白術、茯苓健脾祛濕,對應足三裡和陰陵泉,可用點揉法。炙甘草補氣健脾,對應的按摩是“開四關”:點揉雙手合穀穴、雙腳太沖穴,有明顯酸脹感即可。

配合食療,效果翻倍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對脾胃病患者來說,食療亦不可缺少,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即所謂“辨證施食”,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薑、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胃熱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者,宜多食蘿蔔、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若是脾虛濕氣重的,即起床頭暈、刷牙噁心、食欲不振、小肚子突出、易生痘痘濕疹的,可多食薏仁、赤小豆、芡實等,若能早晚沖泡一杯亦舒堂薏仁茶,則效果更好。

一些飲食禁忌也不可忘,比如性寒涼的食物少吃,苦瓜、冬瓜、空心菜、柿子、香蕉、綠豆、西瓜等,易損傷脾氣;味厚滋膩的食物也要少吃,鴨肉、牡蠣、牛奶等,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利氣消積的食物也要適量,如山楂、蘿蔔等,易耗傷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