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濕寒天氣最傷脾胃 脾胃虛弱要怎麼護理

雨水節氣,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降低,這樣的濕寒天氣最讓脾胃虛弱的人受不了。因此,在中醫養生上有“雨水”前後應著重養護脾臟的說法。那麼,日常家居要怎麼護理脾胃比較好呢?

中醫:脾胃強弱決定人的壽夭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據養生專家介紹,五行學說中對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解釋是:

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因此“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

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穀,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

兩者都是肝木克脾土。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在中醫上,脾胃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效。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津液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濕寒節氣如何協調脾胃

脾胃虛弱,在濕寒節氣更要注意保健。要養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外,飲食調整很重要。

首先平時喝水儘量喝溫水,或者喝點養脾胃的溫性茶——丁香茶,或者紅茶。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泄,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濕不化、聚濕生痰、助長濕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