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不吃早餐 春困會更“肆無忌憚”

古人雲“春眠不覺曉”,每到春暖花開之時,想必有不少人變得無精打采、暈暈乎乎、工作效率不高、嗜睡,即所謂“春困”。

春困的原因

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生理反應。究其原因,是因為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氣溫的變化,由於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引起的生理現象。

寒冷的冬天,人體受到低溫的影響和刺激,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量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進入春季後,氣溫回升,萬物萌發,人的身體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迴圈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則必然就顯得不足了。因而人們往往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

不吃早餐讓春困更嚴重

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早上寧願多睡幾分鐘,也不願起床吃早餐。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也非常普遍。營養專家馬特巴克指出:“吃了早餐的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智力表現、記憶力和心情也更好。此外,吃早餐的人更具活力,身體協調性更好。”

而不吃早餐的人記憶力測試得分約比吃早餐的人低15%,不吃早餐的人由於能量及營養供應不足,一上午往往都昏昏沉沉,在原本就渾身懶洋洋的春天,更是雪上加霜。

午餐不宜過飽

英國埃夫南斯公司曾發佈了一項針對1000名上班族的調查結果。結果表明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在中午12點達到高峰,接著便走向下坡路。3/4的受訪者在午餐後昏昏欲睡。尤其是下午2點到4點,他們感到極度疲乏、沉悶,工作效率變低,甚至容易犯錯。

可見下午是春困最嚴重的時刻,而午餐若吃得太多、太飽,體內的血液會較多地供給腸胃以消化食物,大腦的供血量相對減少。大腦的血液和氧供應不足時,腦細胞活力下降,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注意力不集中,並感到困倦,會防礙思考及消化,更容易昏昏欲睡,因此午餐不宜吃的太飽。

此外,午餐不宜太油膩,也不宜攝入太多肉類,因為脂肪在三大營養素中最難消化,在胃中的停留時間也最長,因此過於油膩的午餐也會加重春困。

補充酪氨酸預防春困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氨基酸中的酪氨酸對於緩解由心理壓力過大、高度緊張和焦慮引發的疲憊狀況有很大的幫助,酪氨酸可以讓大腦保持敏銳。大腦的生理功能、智力水準與神經遞質的變化緊密相關,酪氨酸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氨基丁酸的前體物質,是保證大腦功能的物質基礎。它在人體中一旦含量不足,就會抑制神經傳導,讓人出現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無精打采、精神散漫等現象。此外,酪氨酸對大腦保持敏銳的思維、記憶力以及清醒程度,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補充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可以緩解春困,提高工作效率。而優酪乳中富含酪氨酸,新鮮的魚肉、雞肉、海鮮、豆腐等食物也是酪氨酸的良好來源。

優質的睡眠緩解春困,但不宜睡懶覺

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體的各項機能才能得到調整和恢復,減少白天的困倦。熬夜會加重春困現象,因此春天更不宜熬夜。

有人說,春困人戀床。其實要解決春困,保證優質睡眠很重要,但多睡卻不是辦法。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結果往往是越睡越困。

體育鍛煉不可少

體育鍛煉可以大大加快大腦處理資訊的反應速度,能有效地緩解春困。而且時常鍛煉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定期的體育活動不僅不會讓人覺得疲憊,反而會精力充沛、精神飽滿。

可選擇輕柔舒緩的活動項目,如快走、慢跑、廣播操、太極拳等。同時,可去郊外春遊,呼吸新鮮空氣。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也是人們最愛犯困的季節,只要我們正確認識並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就會克服春困帶來的煩惱,輕鬆愉快地度過春困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