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初夏將至 提前開啟“養心”模式

不知不覺,今年的春季正挪開腳步漸漸離開,初夏在下個月初即將盛裝前來。每年的夏季從立夏開始,經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夏季是天之陽氣與地之陰氣交會之時,自然界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而中醫學認為心與夏季相應,夏季養生重在養心。故初夏將至,讓我們提前開啟“養心”模式吧!

教你初夏養心四招數

養心第一招:開心養心

要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要善於調節情緒,遇事要鎮靜。情感要淡定,尤其不能大喜大悲。要防止“情緒中暑”,炎熱的天氣難免使人心情煩躁,但這時若能保持笑口常開,恬淡虛無,不僅有利於改善血管功能,還能協調人體各臟器,使其保持正常狀態。

養心第二招:飲食養心

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忌食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因食生火,致內、外之火互動上炎,擾動心神,而出現心悸、不寐、虛煩不寧、口舌生瘡的症狀。

養心第三招:既養心陰又養心陽

心陰是指心的陰血,能濡養心臟,夏日炎炎,多汗而傷津,造成心的陰血不足,出現五心(即胸心、兩手心、兩足心)煩熱、咽幹失眠、心慌心跳、舌紅、脈細數等症狀。心陽虛則是心氣虛的發展,心氣虛指心臟功能減弱,表現為心慌心跳、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並有出汗。如不注重保養,發展為心陽虛就會出現心慌、氣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氣,面色發白,舌淡胖苔白滑,脈弱無力。心陰虛和心陽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既要養陰又要養陽。對這部分已有症狀的心血管病人,中醫院研製了“益心通脈片”收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養心第四招:中醫外治貼敷養心

中醫外治貼敷是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下,配合了現代醫學“透皮給藥系統”理論,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人體的陽氣在此時達到最高峰。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氣血旺盛,腠理開泄,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來進行穴位貼敷,此時藥力更易直達臟腑,達到激發正氣,扶正祛寒,活血通絡,平衡陰陽的目的。該貼敷適應於心血管疾病及周圍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血栓性靜脈炎所致的皮膚炎性結節,下肢腫脹等。

營養專家推薦“養心食譜”

5月6日是立夏,此後天氣會逐漸熱起來。從營養學來講,求因時施膳,“心通于夏氣”,所以,夏季要注重對心臟的養護。以下是營養專家推薦的兩個養心食譜。

養心食譜之桂圓粥

配料:桂圓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桂圓同粳米一起倒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調入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尤其適用于勞傷心脾,思慮過度,身體瘦弱,健忘失慮,月經不調等症。

特別提醒:喝桂圓粥忌飲酒、濃茶、咖啡等;假如是糖尿病患者,可不用加白糖,並且熬粥時間稍短些。

養心食譜之荷葉鳳脯

配料: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薑、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雞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蔥切短段、薑切薄片,荷葉洗淨,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把雞肉、蘑菇一起放入盤內加鹽、味精、白糖、胡椒粉、紹酒、香油、雞油、玉米粉、蔥段、薑片攪拌均勻,然後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的包,碼放在盤內,上籠蒸約2小時,若放在高壓鍋內只蒸15分鐘即可。出籠後可將做好的荷葉鳳脯置於另一乾淨盤內,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清芬養心,升運脾氣,尤為適宜夏季食補;

特別提醒:也可以把雞肉換成鴨肉或者其他瘦肉;假如是糖尿病患者,可不用白糖、雞油;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不能食用。

夏季天氣炎熱,很容易讓人心煩意亂,失眠多夢,容易“傷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初夏養心別偷懶,養好心才能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