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藥小課堂:生、熟地黃

地黃,從周朝開始,就被歷代列為皇封貢品。地黃性甘、寒,歸心、肝、腎三經。生地、熟地都是地黃的乾燥根,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新鮮地黃入藥稱為鮮生地,塊根乾燥切片入藥名為生地黃,經過蒸煮炮製後的成品入藥名為熟地黃。

生地黃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潤腸之功效;鮮地黃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熟地黃則既善養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

1、 地黃和熟地黃的故事

·我們先來看一個生地黃治療鼻出血的記載:

宋代方書《信效方》中,作者一次在汝州外出驗屍,地保趙溫卻沒到驗屍現場。他就問當地人:“為何趙保不來?”回答說:“趙保衄血(nǜ xuè,凡非外傷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症。包括眼衄、耳衄、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以鼻衄為多見。)數鬥,昏沉沉的,眼看有生命危險了。”他馬上去找趙保,只見趙的鼻血就像屋簷水似的不斷滴著。他馬上按平日所記的幾個止衄血的方子,配藥給趙治療,但血勢很猛,吹入鼻中的藥末都被血沖出來了。他想:治血病沒有藥能超過生地黃的了,於是當機立斷,即刻派人四處去尋找生地黃,得到十餘斤。來不及取汁,就讓趙生吃,漸漸吃到三四斤,又用生地黃渣塞鼻,過了一會兒,血便止住了。

再來看一則藥王孫思邈關於熟地黃的軼事:

傳說孫思邈101歲時,還到處遊玩。一天傍晚,他來到一個河邊小村,見一老人左手捏著一隻蜻蜓,右手捂著屁股大哭。孫思邈見老人年齡比自己還大,就上前勸慰:“老人家,為何大哭?”老人說:“爺爺打我。”孫思邈大吃一驚:“那你多大年紀了?”老人說:“我剛過完365歲生日,因為貪玩,忘了吃熟地茶,所以挨打。”說完又傷心地哭了起來。孫思邈好奇:“你爺爺在哪裡?”老人用手一指:“門口躺在蓑衣上數星星的那人就是。”孫思邈走了過去,見躺在蓑衣上的人正全神貫注地數著星星,比剛才那個老人年輕多了,旁邊還坐著一個小姑娘,正用蒲扇為他打蚊子。孫思邈問小姑娘:“你在給誰打蚊子呀?”小姑娘說:“這是我玄孫,脾氣太壞了,動輒就打孩子。唉!教育孩子哪有這樣的?都是讓我那老公公給寵的。”孫思邈更加好奇:“你老公公在哪裡?”小姑娘說:“河邊捉魚去了。”孫思邈問:“能否告訴我,什麼是熟地茶?”小姑娘說:“就是熟地黃加米熬的粥。我們春天用來和胃降火,夏天用來降溫除煩,秋天用來滋陰去燥,冬天用來補血驅寒。每日上午必須吃一碗,今天淘氣的孩子忘了喝,挨一頓揍,應該!” 孫思邈感慨萬千,本來以為自己夠高夀了,沒想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於是向小姑娘要了一包熟地黃,並根據地黃的特性和平生所學,研製出了九蒸九曬熟地黃的炮製工藝。據說,因為常吃熟地黃,孫思邈又多活了四十多年,直到一百四十多歲才無病而終。據《舊唐書》記載:他死後“經月余,顏貌不改,舉屍就木,猶若空衣,時人異之。”這可能和他長期練氣功並服用熟地黃等藥物,使其肌體代謝發生了某些特殊變化有關吧!後來明代李時珍把“九蒸九曬法”收入了《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