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骨關節炎的治療及飲食

骨關節炎屬於風濕病中的退行性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的慢性、進展性、風濕性疾病。通俗來講,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老化,就像人老了牙齒會掉、頭髮會白一樣,關節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變。這種退變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的退化、磨損,進而發生骨質增生(骨贅)、硬化。正常的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發生退化、磨損、甚至消失,在X光片上就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骨贅、骨質硬化。

目前研究認為,骨關節炎的發生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年齡因素:隨年齡增長,從中年到老年常發生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化,關節多年積累性勞損是重要因素。

②性別因素:以女性多見,尤其是閉經前後的女性。

③遺傳因素:末端指間關節骨關節炎,有Heberden(骨性結節)結節者,家族中姑姨、姐妹常患同樣病。

④體重因素:肥胖和粗壯體型的人中發病率較高。體重大,勢必增加關節負重。

⑤飲食因素:營養不良是致病因素之一。

⑥氣候因素:常居潮濕、寒冷環境的人多患此病。

很多患者覺得骨關節炎也是“炎症”,因此需要用抗生素來消炎。其實,醫學裡所說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無菌性炎症兩種。感染性關節炎除了關節疼痛、腫脹之外,往往合併有全身發熱、關節周圍發紅、發熱等症狀,血常規等血液指標也會有所變化。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關節炎屬於退變性骨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只需要服用消炎鎮痛藥和一些營養軟骨藥就能緩解症狀,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長期用藥還會引起細菌耐藥、真菌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