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經常吃這東西竟少活十來年!

雞蛋的營養價值,百變花樣無疑是家庭餐桌最不可少的主角,會挑雞蛋不得不說是一個家庭煮婦廚藝入門的第一步,但現在雞蛋品種五花八門,眾多商家打著營養蛋,頭窩蛋,正宗散養土雞蛋各種旗號引誘人。價格也是從5元一斤到3元一個的巨大差異。在我的觀念裡,真正放養的雞隻存在農村,家養的幾隻雞在山上或田裡放養,蛋的產量不大,嚴格說來這樣無污染無公害的雞蛋才算土雞蛋,而要吃到正宗的土雞蛋一定是在農村挨家挨戶收集來的。但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樣收集的雞蛋會因為放置時間長很多已經不新鮮。

從安全性,新鮮角度考慮,無公害的綠色或散養雞蛋,只要生產的環境有人監管,養雞的土壤農藥殘留符合標準,餵養的飼料無激素,這樣生產的雞蛋至少安全性有確實的保障,吃得也放心。而菜市場和超市一時間蹦出這麼多品種的盒裝高價蛋讓人難以辨別,教大家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定得看生產日期,再昂貴的雞蛋一旦不新鮮,散黃或發黴發臭也是白搭。

一般15天之內的雞蛋最新鮮,而超市的高價蛋仔細看看日期,很多都已經超過15天還在賣,因為價格會高出普通雞蛋一倍甚至更多,市民們不會優先考慮,導致放置30天還有存貨。特別是夏季,建議大家最好不買盒裝蛋,而是一個個的挑選。

關於所謂的土雞蛋和洋雞蛋,專家很早之前就有闢謠,兩種雞蛋的營養價值如蛋白質,礦物質,脂肪,維生素等經過測試並無根本差異。而土雞蛋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地方雞種配種的雞,經過散放養殖後生產的雞蛋就是土雞蛋;而洋雞蛋則是從國外引進的雞種,經過圈養生產的雞蛋。兩種雞蛋在不加作料的情況下,土雞蛋可能因為吃了更多的草,蟲子而口感更好,並且色澤金黃,蛋黃也更大。關於蛋黃的顏色也是跟雞吃的食物有關,多吃玉米的雞下的蛋就會呈紅色;而喂穀子或飯的,雞蛋黃就偏金黃色。

如何辨別人造雞蛋?

1看蛋殼

“人造蛋”蛋殼特別光滑,剝開後發現蛋清不粘稠,而且很容易和蛋黃混合成一團。真雞蛋內殼一定有白色的薄膜,而假雞蛋沒有。

2聞味道

人造蛋有很大一股化學藥劑的味道,而真雞蛋打開後無論蛋殼和蛋黃都有一股腥味。

3看氣孔

強光下觀察蛋殼有無氣孔,有一般就是真雞蛋。而假雞蛋特光滑,肯定沒有氣孔。

4手搖晃

真雞蛋特別結實,新鮮雞蛋怎麼搖也不會感覺裡面晃動,而人造蛋就有響聲,這是因為人造蛋添加的化學成分不經碰撞,一旦搖晃就有水分從凝固劑中溢出。

5看蛋黃

“人造蛋”打開不久後蛋黃,蛋清就會融合到一起,因為蛋黃沒有一層膜包裹,而且是同一種化學製劑製成。而且煎蛋時,蛋黃也會自動散開,形成不了圓形的蛋黃。

6問價格

碰到價格特便宜的雞蛋,您也要長個心眼了。市面上一般洋雞蛋也得4.5元一斤,而人造雞蛋每個蛋的成本是5分,最低售價是2角。黑心作坊一個人一天就能造出一千多個雞蛋。

什麼樣的雞蛋最好別吃?

生活中常常有碰到這樣的事兒,雞蛋明明看上去外殼新鮮可打開一看裡面的黃已經完全散掉,或者貼在蛋殼上,有些蛋清,蛋黃混合在一起;有些發黑發臭。

遇到這些雞蛋千萬就別吃了,因為蛋殼上同皮膚一樣是有很多小孔的,表面的細菌、黴菌等微生物非常多。一旦溫度變化,蛋殼上有水凝結或破損,這些微生物就通過小孔進入蛋內,由於微生物和蛋中酶的作用導致蛋白質被分解。首先是蛋白系帶分解引起蛋黃移位形成貼殼蛋;其次蛋黃膜分解散開,形成散黃蛋;如果細菌繼續繁殖就形成混湯蛋;腐敗後發出惡臭就變成了臭雞蛋。

如果遇到散黃蛋就一定要聞聞有無異味,一般別給孩子吃了,直接煎炒或高溫加熱後食用。顏色發黑發綠的臭雞蛋就直接扔垃圾桶吧。這樣的雞蛋不僅會危害健康還會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