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為什麼說便秘用瀉藥會傷腸道?5大類瀉藥先看懂再用!

坐在馬桶上已經用盡所有力氣,還是“屎”不上力的你,是否將“瀉藥”視為解救人生困境的救命仙丹?醫生表示,若經常使用瀉藥,恐會造成依賴性,導致腸道蠕動功能衰退,建議出現便秘狀況時,先調整生活作息、多吃高纖維飲食、多喝水,若依然無法改善便秘問題,再嘗試使用瀉藥。

有些人只要一天沒大便,就以為自己便秘了,其實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只要排便規律,每天3次或每週3天次,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排便時要使盡吃奶的力氣,才能解出顆粒狀且較硬的大便,那麼這時可能就真的有“便秘”問題。

濫用瀉藥影響腸道功能 便秘發作先改善生活作息

通常長期久坐、久站的上班族、孕婦、老年人、纖維攝取不足,或運動量不夠的族群,較常有便秘的問題。出現便秘的狀況時,建議先調整生活作息,例如三餐養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多吃高纖維飲食、多喝水、補充益生菌或飯後散散步,都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讓大便自行排出。

若調整生活作息後,依然無法改善便秘問題,可以嘗試使用瀉藥。但是,若便秘不斷反覆發作,就必須就醫求助,以免長期使用瀉藥,導致腸道蠕動功能衰退,對瀉藥產生依賴性,造成直腸肛門反應變差,影響正常排便功能。

分不清楚5大類瀉劑?醫師講明白讓你一次搞懂

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市面上常見的瀉劑,依作用機轉可分為膨脹性、潤滑性、鹽類、高滲透壓性,以及刺激性5大類。瀉劑的選擇必須依不同年齡及身體狀況調整,尤其老年人、孕婦及6歲以下小孩,在使用瀉藥上有所禁忌,大家需要特別留意。

類型1/膨脹性瀉藥

膨脹型瀉劑其主要成分為植物膠質,使用時必須喝足1000cc的水量,讓大便在腸道內吸水膨脹增加體積,幫助糞便排出體外。若飲服藥後水量不夠,藥物吸收腸道內的水份後,反而會加重便秘的狀況,使用上要特別注意。膨脹性瀉藥特性較溫和,適合老年人及產後婦女使用。

類型2/潤滑性瀉藥

潤滑性瀉藥主要成分為礦物油或植物油,具有潤滑腸胃道,幫助排便的功效。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若不慎吸入潤滑性瀉藥,恐會引發肺炎,因此老年人、孕婦及6歲以下小孩,較不適用。

類型3/鹽類瀉藥

鹽類瀉藥成分包括:氧化鎂、磷酸鈉、硫酸鎂等,這些離子會在腸道形成高滲透壓,刺激腸壁、增加腸道蠕動,達到排便的作用。由於特性溫和較不刺激,有些胃藥也會包含鹽類瀉藥的成分。

類型4/高滲透壓性瀉藥

高滲透壓性瀉藥如甘油,從肛門插入後就會產生便意,但必須小心使用,以免肛門口受傷。提醒大家,要避免長期依賴甘油球刺激排便,以免腸道喪失自行蠕動的功能。此外,孕婦、腎功能不佳的族群,較不適合使用。

類型5/刺激性瀉藥

刺激性瀉藥會直接刺激腸黏膜或腸內神經叢,促使腸蠕動增加,以利糞便排出。不過由於刺激性較強,使用後可能會出現腹部絞痛,以及水分、電解質流失等狀況。刺激性瀉藥副作用大,若平時經常有使用,只要一不使用,腸道就不會蠕動,要特別注意。

【醫師小叮嚀】

醫師提醒,6歲以下小孩使用瀉藥前,經醫師評估後再使用較佳。嬰幼兒通常不鼓勵使用瀉藥,建議多攝取水分。使用瀉劑一周後,若無效應立刻停藥就醫,以免造成身體傷害,或延誤疾病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