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仲景健康專家:立秋後養生宜祛暑滋陰

【仲景健康專家提醒: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後是一年之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階段,此後濕氣逐漸減弱,天氣幹熱。讓人難以忍受的“桑拿天”也會逐漸減少,但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虎視眈眈,讓氣溫再處於炎熱之中,而這種炎熱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天氣才能真正涼爽起來。

晝熱夜涼,早晚溫差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若不注意養生保健,容易患病或舊病復發,所以古人稱秋季為“多事之秋”。中醫專家建議,立秋養生一方面要注意在飲食上及時調理膳食,宜祛暑滋陰,同時合理應對早晚溫差,還要預防高溫傷害,尤其是立秋時節特別需要注意肝肺滋養。仲景健康專家教你幾招“祛暑滋陰”的方法:

調節飲食

遵循季節變換的規律,科學進食,由內而外地調養,這就是食療的功效。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欲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脾胃。飲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另外還應“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少吃蔥、薑、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廣柑、山楂、新鮮蔬菜、酸味食品;多補充水分,多吃水果與綠葉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戶外運動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在清涼的晨風中散步、跑步,不但是在進行“空氣浴”,還接受了耐寒訓練,使身體能適應寒冷的刺激,為度過即將到來的寒冬作充分的準備。此外,郊遊登山是一項適宜秋季的鍛煉項目,不僅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迴圈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臟的收縮力增大。

中成藥調護

由於秋季多燥熱,如出現手腳蛻皮口角乾燥、口舌生瘡等症狀可服用滋陰清熱的中成藥知柏地黃丸。另外,人體的肺臟喜歡濕潤的環境,對乾燥比較敏感,所以很多人在秋季會不自覺地乾咳兩聲,有些人覺得咳嗽可能是由於天氣變化受涼引起,但事實上,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為主,俗稱為“秋季燥咳”,可服用宣肺化痰、滋腎養肺的中成藥麥味地黃丸來調理。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立秋後在調理好脾胃的前提下,可適當服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陰。

多年來,仲景宛西製藥以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己任,堅守“藥材好,藥才好”的製藥理念,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從藥材源頭抓起,結合現代中藥製作技術,生產出廣受消費者青睞的仲景牌六味地黃丸、仲景牌知柏地黃丸、仲景牌麥味地黃丸等仲景品牌系列產品,立秋時節,仲景健康專家提醒,大家一定要結合自身體質和氣候特徵,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中成藥來更好的調護養身。

“立秋”也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