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睡覺出汗多,飲食調理食譜最管用!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到了這個季節就會有睡覺出汗多的問題困擾。睡覺出汗多肯定會影響睡眠品質,甚至還會導致失眠問題發生,所以,如果你有睡覺出汗多的問題,還是應該及時調理。健康飲食專家發現有一些傳統養生食譜,對調理睡覺出汗多會有幫助,下文是具體的夏季飲食食譜。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採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盜汗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盜汗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治盜汗食譜

一、銀耳紅棗湯

原料: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

功效:銀耳適宜于陰虛盜汗者,也是一味滋補良藥,滋潤而不膩滯,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安眠健胃、補腦、養陰清熱、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熱滋補的病人是一種良好的補品。

古今史著和歷代醫學家通過臨床驗證,確認銀耳有強精補腎,滋陰潤肺,生津目咳,清潤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嫩膚美容,延年益壽,抗癌之功效,但銀耳的品質尤為重要。

二、黃芪粥

原料:黃芪20克、粳米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將黃芪煎汁,用汁煮米為粥,放入白糖調味溫服。

功效:黃芪味甘,性微溫。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作用。

三、生地烏雞湯

原料: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只,飴糖100克。

做法: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蒸熟即成。

功效:生地黃味甘,性寒,滋陰涼血。烏雞味甘、性平,補虛勞虧損,治消渴,噁心腹痛。此方具有滋陰止盜汗的作用。

《千金要方》中曾提出生地治傷寒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並治鼻衄、吐血不盡,內有瘀血,面黃,大便黑,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水煎,分三服。

這三款食譜都具有中醫食療功效,是解決睡覺出汗多的好辦法,你可以試試這些中醫食療的調理效果。導致睡覺出汗多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天氣原因,那今天介紹的食療就能調理和治療,但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那就應該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睡覺出汗多不是正常現象,我們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