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不死的癌症”只有它能夠克服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每一次的痛風發作,幾乎都是他們的噩夢,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即便沒有親身經歷,也能從患者那痛苦的表情中領悟一二。然而,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著作中卻記載了一個痛風的通治良方,後世醫家也頗多應用。

那麼,這個方子究竟是是否如此神奇呢?且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成部分。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由姜南星、蒼術、炒黃柏各二兩,川芎一兩,白芷半兩,炒神曲一兩,桃仁半兩,威靈仙三錢,羌活三錢,防己半兩,桂枝三錢,紅花一錢半,草龍膽半錢組成。將這些藥研為細末,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空心,白湯送下。

朱丹溪認為,痛風“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濕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所以在治法上則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濕,開發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而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則是針對痛風的寒、濕、熱、痰、血等不同證型的通治痛風之方。

為什麼說這個方子能夠上中下通用呢?是因為痛風的發病多因血分有熱,血分有熱就猶如水氣沸騰,而在這個時候身體受到冷水、水濕、涼風等邪氣的侵入,就會導致“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污濁凝澀”,從而導致痛風發作。而朱丹溪研製的這個治療痛風的方子,能夠祛風除濕、逐痰行瘀、清瀉蘊熱、溫散通利,從而使上中下諸痛消除,所以將此方命名為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那麼這個通用痛風方能夠起效,終歸還是靠它獨特的配伍來完成的。對於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的作用,清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汪昂在《醫方集解》中如此評說,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疏風以宣於上,瀉熱利濕以泄於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

這個方子裡的南星、蒼術和黃柏三味藥用量獨重,是全方的主心骨,其中南星具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善祛經絡骨節之痰等作用,適宜於風痰腫痛等症;而黃柏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等作用;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辟穢等作用。而這三味藥也是配伍極妙的,比如蒼術與南星配伍,可使燥濕祛痰的作用加強;蒼術與黃柏配伍使用,善治濕熱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熱痛等症。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除了南星、蒼術和黃柏三味主藥之外,其他的藥物搭配也比較奇妙。比如防己可以除濕行水;羌活與威靈仙配合使用可以祛百節之風;白芷能祛頭面之風。然而,痛風這種疾病往往涉及血分,時常痰瘀交阻,所以用上桃仁、川芎、紅花三味活血去瘀,使得痰去瘀行,膠結得以松解,這樣就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病程得以縮短。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的桂枝與威靈仙和羌活三味藥又能起到溫經通絡的作用,意在流散寒濕、宣行通利。方中半錢龍膽草可以佐助黃柏瀉火。全方大多藥味攻伐,還需有尚後之處,恰好方中神曲能夠消中焦積氣,顧護胃氣。如此一來,全方就搭配的天衣無縫,對於痛風的治療也是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