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每個人體內都有座“金礦”值得挖掘

每個人身體裡都蘊藏著一座巨大的金礦,它是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寶藏,不需要藥物,就能對抗大多數疾病。這座金礦,就是人體的自愈力。

中醫認為,治病是三分治、七分養,不要太依賴藥物,而是要好好地去養自己的元氣。藥物不過是起到激發元氣的作用,如果沒有了元氣,再好的藥也沒用。養元氣就是喚起身體的自愈力。

是藥三分毒,藥對人體有副作用,而自愈力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所以要注意調動身體的自愈力,而不是稍有不適就吃藥。

自愈力就是生物依靠自身內在的生命力,修復肢體缺損和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依靠遺傳獲得的維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比如皮膚刮了個小口出血,不需用藥物,過一會兒血就自然止住了。天冷時,血管會自然收縮,毛孔也會同時收縮,減少散熱面積,以便阻止熱量散失;天熱時血管又會自動擴張,毛孔也會同時張開,汗腺會大量分泌,以加速散熱,自動調節身體的溫度。

如果我們誤食腐敗的食物,人體會自動開始嘔吐、腹瀉,加速排泄的自然功能。如果感染了細菌,白細胞就會進行吞噬或者借助發熱完成殺菌的工作。身體原本具有解毒、排泄異物、免疫、組織再生等生理的自淨功能,所以幾乎所有疾病的症狀,都是為了治療身體的病症所產生的自療能力。

現代醫療中,病人往往會配合醫生將身體進行的這種最佳的疾病處理能力去除,阻止身體的嘔吐、腹瀉、發熱、發炎等各種反應。為了消除這些反應所帶來的暫時的不舒服,醫院動用了各種昂貴的藥物,而病人也盲目地要求醫生這麼做。實際上,這是對人體自愈力的瓦解,反而會延長疾病的治癒時間。

當然,自愈力是相對的。得了病光靠自愈力硬抗是不可取的,自愈力與免疫力有關,當免疫細胞抵擋不住病毒時,就需要借助藥物。不過最好的藥物依然是以食物為主,一般情況下,通過營養素的補充,就可以對抗大多數疾病。中醫就是通過科學的養生方法來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襲。即使已經染病,中醫也不提倡使用藥物,而是通過按摩經絡、刺激穴位等自然方法調動身體的自愈力來對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