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東西趁熱吃,小心腸道出問題

“趁熱吃”,在飯桌上經常會聽到這句客套話,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趁熱吃對身體的害處。

雖然食物趁熱吃味道更香,但長期過熱飲食卻會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我們的食道壁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反復如此,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發展為腫瘤。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在40℃左右。

吃飯的正確方法

鹹度

鹽對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建議大家除了儘量少吃鹽,也得減少生活中隱形鹽的攝入。首先,有些蔬菜本身含鈉較高,烹調時更該少放鹽,比如紫菜、茼蒿、芹菜、茴香等;其次,儘量少吃鹹菜、辣醬等咸度很高的食物;另外,少吃加工食物,如香腸、燒雞、罐頭、速食麵等。最後,烹調時放了蠔油、豆豉、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味精、雞精後,要減少放鹽量。

量度

吃飯控制量,不僅有助控制體重、保持健康,還能讓頭腦思維清晰。吃飯時,如果已經感到胃裡“滿了”,但仍還想吃,就一定要告誡自己停筷子,這種“似飽非飽”的狀態最為理想。如果等到一口都吃不下、多吃一口都痛苦時才離開餐桌,一定是吃多了。值得提醒的是,吃飯控制速度有助於把握量度,兩者結合,對身體大有裨益。

速度

長期吃飯過快可能會埋下疾病隱患。首先,唾液中的酶可將一些有害物質消解,如果吞咽得太快,唾液酶的作用就會減少很多。其次,牙齒對食物的切割磨碎作用減少,食物顆粒過大,也不利於食物在胃腸道裡的消化吸收。同時,吃飯太快就容易吃得多,給胃腸帶來消化壓力。因此,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一口飯最好咀嚼20次左右,而老年人則應咀嚼25~50次,每頓飯的進餐時間最少也要在15分鐘以上。

硬度

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人,食材要做得爛一點,便於消化吸收。但做得太爛會損失很多食物的營養,還會加速食後血糖上升速度,不利於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即使是老年人也不能一味吃軟食,研究顯示,軟食過多,咀嚼少,會使老人頭腦活力下降,容易患上認知障礙。一般來說,硬度合適的菜肴有三個標準:看上去形狀完整,顏色保持原來色調;夾住後感覺有些硬度,一夾就能起來;吃起來需要咀嚼幾下才能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