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破解冬季洗澡危機

數九寒冬,能在舒適的環境裡洗個熱水澡,片刻就能暖意洋洋,可謂一大享受。對於老人來說,冬季洗澡卻是一大難題。由於老人的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危機”,招致疾病。

北方城市冬季雖然有供暖,室溫不至於過低,如果想要在家洗澡,溫度則遠遠未達標。這種條件下,即使洗澡時打開浴霸,洗後也極易感冒。一些南方城市情況就更糟糕了,冬季潮濕,水蒸發需要吸收很多熱量,會使體感溫度更低,常常讓人覺得“室內室外一樣冷”,這種情況下更不適合老人在家洗澡。

公共浴室水溫和室溫都相對較高,是很多老人冬季洗澡的優先選擇。但是由於要保證溫度,公共浴室的通氣性一般較差,導致濕度很大、氧氣含量較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體質會比較虛弱,特別是神經系統功能衰退,會造成手腳不靈活,行動較為遲緩。如果老人長時間在公共浴室洗澡,容易感到口渴,進而出現頭暈、心悸、胸悶等症狀。此外,在公共浴室洗澡還容易滑倒,老年人骨質疏鬆,一旦摔倒更易骨折。

此外,洗澡時一些錯誤習慣還易使老人遭遇心腦血管疾病“危機”。老人冬季洗澡,往往習慣性地把水溫調高,皮膚受到熱水的刺激,毛細血管就會擴張,血流加快,心臟出現反射性的心率加快。一旦關掉水龍頭,或是浴室內有寒氣入侵,毛細血管又會收縮。冷熱變化會不斷刺激血壓與心率,容易使高血壓患者出現急性腦、心缺血,導致急性腦中風、心臟病等危險。此外,血壓低的中老年人如果毛細血管迅速擴張,大量血液會流至外周血管中,導致主幹血管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虛脫等症狀。低血壓伴有低血糖的患者,在洗澡時也會因為血液迴圈加速,增加血糖消耗,引起眩暈。

建議老人冬季洗澡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安全度過危機。第一,保暖。冷天洗澡前最好先做5分鐘熱身運動,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按摩湧泉穴等。提前五分鐘打開浴霸,確保浴室溫暖。第二,補水。洗澡時,可帶500毫升左右的溫開水進浴室,以便口渴時及時補充水分。洗完澡也應喝點水,但是不宜大口喝,以免增加心臟負擔。第三,補充能量。由於浴室環境悶熱,會消耗掉人體一部分能量,加上洗澡時新陳代謝較快,很容易出現饑餓感。因此,老人洗澡前應吃點東西,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為宜。第四,帶個木頭小板凳。老人體力有限,長時間站立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很容易暈倒、滑倒。建議洗澡時帶個小板凳,站累了可以坐著洗,既省體力,又不用擔心會滑倒。第五,老人洗澡前,要確保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剛吃完飯、服完藥,或是感到困頓、身體乏力、頭暈噁心時,應休息一會兒再洗澡,以免潮濕悶熱加重症狀。洗澡時,水溫以24℃~29℃為宜,盆浴時長以20分鐘為宜,淋浴以3~5分鐘為宜,每週洗1~2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