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誰說中藥非得“苦”著吃?

很多人看中醫,最害怕的就是吃中藥。“良藥苦口”是人們談論起中藥的第一反應。而實際上,中藥也可以不用“苦”著吃。一些中醫院陸續推出了一項新業務——中藥水丸、膠囊臨方加工,吃不慣中藥湯劑或者嫌湯劑麻煩的,都可以請專業人士幫你“轉換”劑型。

中藥的劑型很豐富,治內者,有“湯醴丸散丹”之類,治外者,有“膏熨蒸浴粉”之類。這麼多劑型如何選擇,全要結合疾病的治療實際,因人而異。比如湯劑,它是臨床最常用的。因為湯劑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加減靈活等特點,所以比較適用病情較急而亟須蕩滌病邪或扶持正氣的病證。但對於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的人來說,這種劑型就有些讓人苦惱了。另外,湯劑也不方便攜帶,如果長期出差或者出國,服藥就相當麻煩。相比之下,固體製劑就方便多了。

水丸的利弊:

如果做成水丸,通常患者要1周左右才能拿到自己的藥。患者把醫生的處方交給中藥師,他們根據處方將多味中藥研碎成細粉或製成提取物,用淨水、藥汁或其他液體為黏合(潤濕)劑,製成直徑為2mm~4mm的小圓球形水丸。

水丸加工的複雜性還在於,並不是所有方子的製作方式都一樣。拿到醫生的處方,中藥師會先去分析,看裡面有什麼藥材,因為不同的藥材處理方式也不一樣,比如有些草類藥材就不適合打粉,只能提取,提取液作為黏合劑加工成丸。

水丸製作起來雖麻煩,但對患者來說,用起來卻相當方便。水丸服用後,在胃腸道崩解緩慢,逐漸釋放藥物,作用持久;對毒、劇、刺激性藥物可延緩吸收,減小毒性和不良反應。所以,對於慢性病或久病體弱、病後調和氣血者,水丸都是不錯的選擇。

膠囊的利弊:

而滋補藥最適宜做成膠囊。膠囊臨方加工系依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將中藥粉碎成細粉或製成提取物,經混合處理後裝於空膠囊中製成的製劑。因為膠囊劑可掩蓋藥物不適的苦味及臭味,使其整潔、美觀、容易吞服,且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高,並能提高藥物的穩定性,所以深受患者歡迎。因其工藝比丸劑更複雜,所以加工價格要高些。目前,中藥滋補類細料藥材最適合直接打粉做成膠囊,比如冬蟲夏草、西洋參、三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