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病人糾纏6年,一招解決懸案!要訣在哪兒?

一位半身不遂的老年患者,因為住院期間右大腿小面積燙傷,創面蹊蹺,經久不愈。前後歷經百餘次溝通,科級層面、院級層面乃至政府層面聯合協調,六年未果,懸而未決。最後,病人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偷偷溜之大吉。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六年,病人身上所有的潰爛部位都癒合了,為什麼只這一創面經久不愈呢?

征得有關方面同意後,院方在病房安裝了監控。連續數月,資料讓我們大吃一驚。原來,患者總會在創面即將癒合時,以各種方法污染、擴大、加重創面,阻止創面的癒合。

對於一個所謂“難纏”的患者,我們就這樣破解了難題。這讓人聯想到一個話題,碰到“難纏”的患者怎麼溝通?其實,這個世界沒有難纏的患者,只有執著的病人,真正難纏了,總有其內在的原因,只是你有沒有發現。

我們常說碰到“難纏”的病人,溝通要用心、留心、真心。這可能涉及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要注意識別對方的身份。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能很快識別對方的社會背景、教育程度、認知能力、主要訴求,其中最關鍵的是對方是不是“正常人”,是否存在心理疾患,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真誠、友好、公正的談話。

其次,要注意溝通中的證據意識,讓自己的“做功”痕跡有據可查。

認真分析病歷資料和每次談話的紀要。要知道每次溝通“想到了沒有,說透了沒有,落實了沒有,記錄了沒有”,然後全面、深入、細緻地談。

再次,溝通要知己知彼,不護短、不避嫌。

要清楚自己的醫療行為有沒有不足和瑕疵,對方的訴求是無理取鬧、吹毛求疵、雞蛋裡面挑骨頭,還是合情合理、有據可依、確有其事。“心底無私天地寬”,對無理的要求寸步不讓;對合理的訴求認真落實;對極少數社會背景複雜、無理取鬧的,要實現多人、多部門一起溝通,必要時全程錄音錄影;對拒絕簽字、溝通困難的要做好記錄,盡可能留下證據。

需要明確,每一次溝通都是為了讓患者獲得更精准、更細緻入微的治療,所以,不管對方多難纏,多無理取鬧,溝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

醫患之間共同的目標是戰勝和治癒疾病,每一次完美的治療,每一次生命的延續,都是醫患最幸福的時刻。但醫學的不確定性,使得同一種疾病,同一個治療方案,甚至是同一種藥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人們會因為這一現象質疑方案的科學性,診療過程的正確性,醫生的責任心,讓溝通成為必要。

無論在法律、流程上,還是在人情世故上,溝通永遠是一扇醫患可以走進對方大門的最好方式,在這裡面不僅包含和諧、融洽、理解與信任,更有逾越法律尊嚴後的禁止與懲罰。所以不管多難纏的溝通,只要合法,都要認真。

主任醫師 戴佳文